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6日電)為協助中部特色雜糧薏苡與蕎麥提高脫殼品質,台中區農改場費時10年研發4款小型省工機具,透過先分級、再脫殼提升效率,甚至可達全穀利用,用以製作食品、文創商品等多元化商品。
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發布新聞指出,傳統脫殼機具易產生碎粒或脫殼不完全狀況,導致脫殼效率低下,進而降低農民的種植意願;已先建立「先分級、再脫殼」的機具調製模式,並歷時10年陸續研發4款小型穀物省工機具,提升脫殼品質,藉此提高農民種植意願。
關於這4款機具,台中區農改場指出,分級機有2款,處理量每小時約350公斤,分級後脫殼效率與未分級相比,可提升作業效率達2成。
其中「穀物多層振動分級機」可容納4層篩網,孔徑及篩網類型可靈活調整,適用於蕎麥、薏苡及大豆等顆粒差異性大的穀物。「滾筒式分級機」則具有5段篩網,可調整滾筒轉速及傾斜角,除可進行初級分篩外,也能移除碎石、枯枝等夾雜物。
脫殼作業部分,台中區農改場說明,若種植薏苡,推薦使用差速輪式脫殼機,效率提高80%到90%,處理量為每小時150公斤。
若栽種蕎麥,則建議採用取得2項新型專利的穀物離心式脫殼機,可降低10%碎粒率,每小時處理量為150到250公斤,且能完整分離收集粒、粉及殼,達到全穀利用的加值效果。
台中區農改場並舉例,蕎麥利用穀物離心式脫殼機,收集分離的碎粉、籽實及種殼可加值應用;蕎麥粉可製作蕎麥麵或沖泡飲品;蕎麥籽實可結合在地文化,製成蕎麥粒、蕎麥飯等地方特色產品;種殼則可製作睡枕、抱枕等文創用品,讓農業資材循環再利用。
另外,台中區農改場說,這4款機具已在台中、彰化等產地辦理觀摩活動,並技術授權予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右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普鉅國際興業有限公司等產業應用,有需要的農民或產銷班、合作社可選購。(編輯:陳政偉)11204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