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農運35年1(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520農運將屆滿35週年,當年的7大訴求中,已經逐步落實在精進農保、肥料補貼、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農業部即將成立等政策成果上,但廢止農會總幹事遴選的訴求尚未達成。
當年的時空背景是國際貿易開展、市場開放,政府以農產外銷扶植工業、實施以肥料換穀,農民收入遠不及非農業勞工薪資成長,累積的不滿終於在台灣解嚴後第2年、1988年5月20日爆發,5000多人上街,130多人被捕,是美麗島事件後台灣最嚴重的街頭抗爭。
520農運總指揮林國華(前農委會副主委)等人提出7大訴求:全面辦理農保及農眷保、降低肥料售價、增加稻米保證收購價格與面積、廢止農會總幹事遴選、改革農田水利會、成立農業部、農地自由使用。
時隔35年,曾參與520農運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學者投入農村運動而後從政的立委蔡培慧、作家兼農村運動工作者吳音寧,農運第二代林國華之女林慧如(現任古坑鄉長)、參與520農運的張田黨之子張豪澤、台大農業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國慶,對7大訴求做了檢視,認同6項有進展。
最具體的是第1項訴求「全面辦理農保及農眷保」不斷精進。蔡培慧說:「現在算有了。」陳吉仲說,截至2022年底,有96.2萬人參加農民健康保險,實耕者、蜂農、河川公地務農者、退伍青農皆可加保;農民職業災害保險有31.9萬人加保;也開辦農民退休儲金,9.3萬人投保。
陳吉仲說,農業保險擴大辦理中,已開發27個品項、42張保單,包含7張政策型、35張商業型保單,橫跨農漁畜產業;讓看天吃飯的農民多一層穩定收入的保障,且有健全的3保1金農民福利制度,才能吸引年輕人從農。
第2項「降低肥料售價」,林慧如說,肥料已開放自由買賣市場。林國慶認為,即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俄烏戰爭等國際因素影響下,肥料漲幅大,政府透過補貼,「至少有穩住(上漲力道)」。
陳吉仲補充,使用有機資材補的補貼也有增加,可減少化肥使用、促進循環農業發展。
第3項訴求「增加稻米保證收購價格與面積」,吳音寧說,現在人均食米量降低,應以對地給付、生態補貼逐步取代保價收購,像是德國有多樣化的補貼措施。
蔡培慧也認為,生態補貼做得還不夠,應參照歐盟,讓機制更健全,不純然只對有機農業給付,例如水田本身蓄水、涵養生態及地下水,應適當補貼。
林國慶並說,稻米保價收購還在是個大問題,會讓收入壓低、產銷不現代化,未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談判時也會被檢討。
第4項訴求「廢止農會總幹事遴選」,這是唯一公認沒進展的。林慧如用「不動如山」描述,蔡培慧說,當年農會信用部發生超貸、跟地方派系綁在一起有關,選舉制度是一個問題、農會角色也是一個問題,遲早要面對。
張豪澤說,農會應該直選,由農民主導、讓專業者進入農會服務,可是迄今仍由農會會員選出代表,代表再選出理、監事,召開理事會聘任總幹事。
蔡培慧認為,雖然農會開始做品牌、行銷,也不是每個農會都還有沉痾;但也當思考要不要讓另外一組人來做「農事服務業」,例如協助農民取得產銷履歷,或是讓年輕人提供數位化服務等。
第5項訴求「改革農田水利會」,陳吉仲、吳音寧、蔡培慧等人都認可公務機關化後,讓原本的非灌區獲得灌溉服務。蔡培慧舉例,埔里鎮大坪頂區有620公頃,導入關刀溪、九仙溪水源,讓600餘戶農戶受益。
陳吉仲說,擴大灌區已推動27處、3.2萬公頃農田、4萬戶受益,2024年將增至8.8萬公頃。
林國慶擔心公務機關化會消滅掉農田水利會一些角色,公務機關朝九晚五,難以如原本24小時運作;加上都是公務部門,水資源更容易讓給非農業部門而休耕,近年實際灌溉面積縮減,休耕也讓農田的水生動植物生態乾涸。
第6項訴求「成立農業部」將發生,陳吉仲認為這將是農業史上的里程碑。吳音寧認為組織架構、預算算是有提升,不過實際上要能因應新時代、氣候變遷才有意義。
林國慶說,農委會已有農業部的架構,要升格仍給予肯定,未來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署、資源永續利用司、動物福利司及推動農業科技等業務能否發揮功能,將可檢視農業部升格的成效。
第7項訴求「農地自由使用」,一直以來甚受關注,林慧如提醒,時至今日,攸關糧食安全的農地劃定,仍存在不公義,讓農民犧牲土地利用價值去承擔全國人民糧食需求代價。
蔡培慧、吳音寧、林國慶都提醒農地零碎化考驗日趨嚴峻,林國慶指出,農地持續零碎化,不利於導入農業科技提升產能,蔡培慧則建議導入土地儲備制度。
對此,陳吉仲說,這是很複雜的制度,目前他無法回應,但會先努力建立租賃平台,例如讓老農保留農保資格,藉此鼓勵出租農地給務農者。(編輯:陳清芳)112051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