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披藍眼淚破壞生態?海大教授:影響不大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高華謙連江23日電)馬祖藍眼淚上週爆量,1張遊客身披藍光照被質疑破壞生態等,專精海洋植物性浮游生物與微生物環生態學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特聘教授蔣國平說,影響不大。

馬祖藍眼淚上週爆量,連居民都驚嘆「多到太可怕」。經營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馬祖有個周小馬 追淚人」的北竿追淚達人周治孝在粉專分享潑海水到遊客身上而散發藍光照,如電影「阿凡達」(Avatar)。

有網友質疑這樣會造成夜光蟲死亡、破壞生態,也有人認為藍眼淚出現代表海水很髒,是被污染、水質優養化導致;還有人質疑圖片是經後製修圖,現場看根本沒這麼亮。

周治孝說,畫面沒修圖,也不需使用長曝技巧,但要藍眼淚非常濃郁才拍得出來,「當藍眼淚爆量時,基本上比閃光燈亮度還要亮」,須在潑完瞬間馬上拍才不會過曝。

曾深入研究並解開藍眼淚之謎的蔣國平告訴中央社記者,馬祖藍眼淚通常出現在3月底到7月初,適逢閩江洪汎期,當閩江水帶入豐富矽酸鹽進馬祖水域,會造成矽藻大量成長,攝食矽藻為生的夜光蟲也快速增加;夜光蟲受擾動時就發光,形成藍眼淚景觀。

至於是否代表水很髒,甚至與環境污染或海水優養化有關,蔣國平說,藍眼淚增加主因是矽酸鹽,矽酸鹽主要來自陸上沙土,與陸源性污染物質基本無關;矽藻快速生長後,夜光蟲會扮演矽藻藻華終結者角色,是正常海洋生態現象;隨矽藻消失,夜光蟲也消失。

蔣國平表示,馬祖周遭海域屬於沿岸河口的水,本來就因富含有機質與營養鹽等而較混濁,「水環境本來就比較髒一點」,在這種海洋環境出現藍眼淚很正常,不是環境突然優氧化而造成特殊現象。

此外,遊客潑水到身上是否破壞生態,蔣國平說,夜光蟲是靠攝食矽藻等植物性浮游生物維生的異營性渦鞭毛藻,雖有「藻」名,但沒色素,也不能行光合作用,也因為平常就在水裡,潑完後又流回海裡,不會死掉,對生態沒太大影響。

藍眼淚是否危害人體方面,蔣國平表示,夜光蟲是無毒單細胞生物,基本上對人體無害;雖說河口水本來就較多細菌,但如果身體沒傷口,應無大礙。

周治孝表示,照片中的旅客是坐在浮動碼頭上,但有時在沙灘上拍也會坐在海水裡。身體會不會癢是看個人體質,他在拍攝前也提醒這可能容易引起過敏,但以他拍了近20人經驗,有過敏反應者約1到2人,通常拍完當下會馬上去沖水。

另外,有一說是只要白天出現赤潮,晚上就有很大機率可看到藍眼淚。蔣國平表示,只要浮游生物大量生長,讓海水變色都叫赤潮,藍眼淚現象是赤潮的一種。至於紅色成因是夜光蟲大量聚集,光線透過去時反光造成。(編輯:李明宗)11205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