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染腺病毒後哭鬧不止 醫:小心腸套疊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日電)1名1歲男嬰某晚睡前突躁動不止,安撫也無法入睡,儘管就醫時精神很好,且無發燒、呼吸道、腸胃等症狀,仍間歇性哭鬧,因曾感染腺病毒,檢查揪出成甜甜圈形狀的「腸套疊」作祟。

腸套疊好發於2歲以下幼童,但大小孩跟青少年仍可能發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育瑞近日透過新聞稿指出,腸套疊是指身體內兩段相近的小腸或大腸,因淋巴結腫大、腫瘤、孟克爾憩室或大腸息肉等原因,使得兩段腸子套在一起無法正常蠕動,進而引發間歇性腹痛。

張育瑞表示,當腸子套住太久沒有立刻處理,腸子可能破裂並導致腹膜炎,是兒科需要立刻處理的腹部急症。

然而僅有3成腸套疊患者能找到腸道構造異常,確切解釋腸子為何套住。張育瑞說,多數腸套疊患者無法找到明顯構造病因,這類型腸套疊又可能與病毒感染造成的腸壁淋巴結增生有關,如呼吸道腺病毒(C型)等。

他分享典型嬰幼童腸套疊發病個案為1歲男嬰,某晚睡前突然躁動不止,即使安撫也無法入睡,焦急的媽媽帶著男嬰掛急診求助,小孩並沒有發燒,也無任何呼吸道、腸胃道症狀。

不過,小兒科急診醫師注意到男嬰雖然精神很好,卻仍間歇性哭鬧,經詢問及理學檢查,發現男嬰上週曾感染腺病毒,立刻安排腹部超音波,果然在小朋友右上腹出現腸子套成甜甜圈形狀的畫面,對症救治幾小時後,順利解除演變成腸穿孔及腹膜炎危機。

張育瑞表示,腸套疊臨床表現上,通常為間歇性的劇烈腹痛,伴有雙腿彎曲的用力及大聲的哭聲,有時也會出現嘔吐和血便。

值得注意的是,腸套疊的初期腹痛表現非常戲劇化,可能上一分鐘嬰幼兒還在躁動大哭,下一分鐘就能正常玩耍了,再加上2歲以內的小朋友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因此腸套疊病發第一時間,常被家長誤認為在鬧脾氣或撒嬌。

他特別提醒家長,對於已患有胃腸炎的兒童來說,診斷腸套疊會更困難,因急性腸胃炎也有可間歇性腹痛或者嘔吐,當無法區分急性腸胃炎跟腸套疊時,進一步影像檢查就相當必要。(編輯:李亨山)11209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