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入夜降溫 3關鍵時機保暖護心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6日電)氣象署預測今天隨冷空氣增強,北台灣越晚越冷,可能降到攝氏15、16度。國健署提醒民眾調節身體保暖禦寒溫度,尤其在起床、出門及進門時的3個關鍵時機,避免溫差造成心血管問題。

各地氣溫明顯轉涼,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近日透過新聞稿建議,民眾注意頭頸與四肢的保暖,留意家中長輩有無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襪子等,早出晚歸的民眾則以洋蔥式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穿脫衣物,避免溫差增加心血管負擔。

國健署提醒護心保暖抗溫差,應該掌握3個關鍵時機。第1個時機是起床的時候,建議晚上睡覺前應先準備好保暖衣物,放在伸手可拿到的地方,半夜或早上起床到廁所時,記得先動一動四肢及身體,緩緩坐起,穿好保暖衣物,再慢慢下床、腳步踩穩地板再行走,千萬不可過於急促。

第2個時機為出門的時候,國健署表示,民眾應適時添加衣物,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可以戴上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保暖衣物。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水與防風功能外套,以容易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衣物為主,避免穿得過於笨重厚實,才是維持恆定體溫的好方法。

第3個時機則是進門的時候,國健署提到,從寒冷戶外走進溫暖室內,千萬不要立刻洗澡,應該讓身體逐漸回暖,尤其血管彈性不佳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更要留意。洗完澡後,注意保暖不可少,不要馬上進入環境較低溫空間,但仍建議維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緊閉門窗。

國健署強調,氣溫驟降與濕冷時,血管內平滑肌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急性中風發作的機會,尤其是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齡長者等族群,務必維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定期量測血壓、定期回診,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避免使用菸酒。(編輯:張雅淨)11212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