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魯鋼駿新竹市9日電)國立清華大學「清大考古」在臉書分享指出,團隊去年於桃園市觀音白沙屯遺址發現距今約4000年前的「蛇形陶把」,形象昂首張口、頭頸皮褶膨張,是眼鏡蛇的重要特徵。
清大考古今天在臉書(Facebook)發文表示,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在「美術、神話與祭祀」一書中論及「天地之間,或祖靈及其餘神祇與生者之間的溝通,要仰仗巫覡;而祭器和動物犧牲則是天地溝通儀式中必須配備之物。」
清大考古指出,去年在桃園市觀音白沙屯遺址發現的眼鏡蛇形的陶把殘件,推估距今約4000年前,形象昂首張口、頭頸皮褶膨張,是眼鏡蛇的重要特徵。
清大考古表示,蛇是宗教、神話與文學中常見深具象徵性的動物,被視為天人溝通橋梁的動物夥伴,古代社會透過觀察蛇的蛻皮來象徵生與死的轉化,或繁衍創生,或過渡轉換的象徵。
團隊表示,蛇形陶把或許可視為古代部族社會巫覡進行儀式的祭器,反映出古代社會透過動物形象融合於祭器上,呈現出他們的信仰與認知體系。(編輯:唐聲揚)113020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