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標線仍有改善空間 運研所研擬組合情境圖說

中央社

道安標線革新4(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2日電)交通部已預告修正「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新增視覺化減速標線等規定。路權團體指目前標誌線規則太零碎,有很大改善空間,運研所表示,已著手研擬組合情境圖說。

最近交通違規記點與檢舉法令更迭引起爭議,不少用路人在網路上談到,不是故意要違規,但有些交通標誌標線讓人無所適從。

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協會群組每天都有很多人討論交通安全相關問題,有人提到,道路設計不良,很容易造成行人和駕駛相互對立。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說,這次交通部預告修正的「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新增視覺化減速標線及讓綠底行穿線入法規,都是正確的做法,但這套規則本身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林志學說,因目前的「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很籠統、零碎,散在各條文,欠缺規範模式,很多縣市交通主管機關專業人力不足,路口該怎麼畫只能自行摸索,加上因地制宜,有時變成不合邏輯隨便畫,看似符合規範卻不好用,甚至容易帶來危險。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曾邀學者專家共同討論並製作道路斷面設計案,提供25種模組,可依需要組合,除了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外,還有多種服務型道路,並依商業、住宅、遊憩、綜合等不同區間,有不同的設計,前提都是讓行人可以安全走在路上,避免車輛犯下非故意的錯誤。

林志學說,這套模組考慮車型、車速、車輛通行軌跡、地形等,當改善道路時,可依模組做選擇,再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盡可能以最高的用地效率設計車道空間,決定路型,就可以產生較多的路側空間,對行人更有保障,協會將這套模組列公益提案,政府單位都可參考。

林志學說,如果有清楚的規範模式,相同類型道路的標誌標線就趨向一致,行人和車輛都容易看得懂,好遵守,對承辦單位來說,有如運用公式般,能精準施做,也好驗收。

陽明交大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吳昆峯說,標誌標線設置規則應定期檢討,目前交通部沒有一個定期主動檢討修正機制,只有1名承辦人蒐集地方和輿情,但不應等民怨沸騰才做事後法規檢討。

吳昆峯說,修正標誌標線設置規則時,如能有長期的改善措施成效評估研究,才會更合乎台灣的道路環境條件,有助投入資源,以這次修正入法規的行綠底行穿線為例,效果會依設置地點而不同,若在已有紅綠燈處的行穿線並不需要加綠底,否則是造成資源浪費。

運研所在今年1月的記者會中,就提到今年將研訂「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參考指引」,先舉辦研討會,蒐集各方意見,預計年底先完成基本及進階情境設置圖說,明年完成複雜情境設置圖說,並辦理教育訓練,115年還會研提設置規則及公路局交通工程手冊修正建議,讓全台標誌標線劃設及號誌設置有統一標準。

國民黨立法委員謝衣鳳3月6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時,也針對日前彰化三姊弟在過馬路時遭撞一事,提出交通部雖有「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但各路口的態樣並不一致的問題。

交通部運研所所長林繼國答詢時表示,「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中就速限、紅綠燈標誌及標線等設置,有一定原則,但每條道路情況都不同,「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參考指引」,將明確告知依不同道路類型,如何運用組合設置規則中的標誌、標線,提升道路安全。(編輯:李亨山、陳清芳)11303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