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日電)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環境驗出米酵菌酸,但源頭仍不明,衛福部長薛瑞元說,沒把握能做到證明,承諾訂出預防方法;次長王必勝則表示,環境採檢結果意味事件就在信義店的廚房發生。
台北市政府今天舉行記者會說明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進展,衛生局3月24日首度前往餐廳稽查時,有採集環境及生物檢體,由台大法醫所協助檢驗,在餐廳環境檢體中驗出致病原米酵菌酸,已同步將訊息轉知檢警,待完整報告出爐後正式送交。
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現在環境有米酵菌酸,意味著廚房應該會有證據,「應該就是在這個場地發生」,符合疫調推測,這次食物中毒事件侷限在寶林信義A13餐廳裡,不排除食藥署複驗可能性,將與檢方保持聯繫,結論交由檢方說明。
王必勝表示,今天出爐的環境樣本,是台北市衛生局24日赴現場稽查,透過環境試紙檢驗發現,與衛福部26日現場採集的檢體不同,「我們的重點是培養細菌,不是米酵菌酸」,既然已經在人體驗出米酵菌酸毒素,尋找能產生毒素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是主要關鍵之一。
衛福部昨天傍晚公布統計,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通報,共29件,其中2人死亡、5人住加護病房、2人住一般病房、20人返家休養。信義店接受已檢驗完畢的17名個案,不論輕重症,檢驗米酵菌酸均為陽性,但食材檢體皆呈現陰性。
針對外界擔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恐成為懸案,薛瑞元今天出席「113年優化兒童醫療照護兒童節記者會」,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沒有把握能做到證明,但還是會透過現有科學證據產出推論,例如可能狀況是什麼、最可能是什麼樣等,不論是否以懸案作結尾,一定有預防機制。
至於有專家提出將粿條放2至3天模擬,再次檢驗的建議,薛瑞元說,這要能確認真的還原當時狀況才有意義,前提是要還原唐菖蒲伯克氏菌的特定環境,新一批粿條不含菌,可能也養不出米酵菌酸。(編輯:陳政偉)11304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