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1日電)餐後脹氣是現代人普遍的身體毛病,接手家族企業的高小姐卻發現近1、2個月連空腹都脹氣,醫師提醒,若吃飽、空腹都脹氣,持續7、8個小時無法緩解,可能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正常腸胃蠕動功能,食物順利消化,進入大腸才會產生氣體,再以放屁將氣體排出體外。「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簡稱為SIBO,脹氣是SIBO的主要症狀,因消化不良或腸胃蠕動功能不佳,導致食物未完全消化,囤積小腸產生氣體,出現脹氣、腹脹不舒服。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透過新聞稿提出4個需留意跡象,第1個跡象是「胃酸酵素不足」,食物未被充分消化,促使細菌進入小腸繁衍生長,就可能引發SIBO;第2個是「蠕動不良」,食物及液體停留腸道可能造成細菌生長,或小腸細菌無法清除,恐加劇SIBO情況。
第3個為「藥物及免疫力不佳」,顏佐樺解釋長期使用制酸劑、慢性疾病用藥可能影響胃酸、膽汁、酵素分泌,免疫力下降,易使腸道受感染,都可能導致SIBO;第4個是「 喜愛吃精緻糖、易脹氣食物」,可能導致腸道產生過多氣體,提供細菌生長環境,增加SIBO風險。
腸道環境的保健,可從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做起,顏佐樺提醒,平時應細嚼慢嚥、飯水分離,有助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部消化效率,促進上消化道消化,可適量攝取酸性食物,消化不良可搭配一點酸性食物,如蘋果醋,刺激胃酸分泌,或在醫師及營養師建議下,食用消化酵素保健品。
另外,顏佐樺說,可適時補充可溶性膳食纖維,如木耳飲,但要避免食用過多精緻加工及易脹氣食物,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保持腸道健康,同時應避免含有較高纖維的蔬菜,如蘆筍、豌豆、洋蔥、韭菜等,以及難消化碳水化合物等。
醫師建議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醫學定義3天1次排便為正常排便狀況,但每天排便才是健康指標。顏佐樺呼籲民眾釋放壓力、避免久坐,站立半小時或進行適當運動有助於促進消化。行動不便人士則可透過腹部按摩達到效果。(編輯:李亨山)113052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