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0日電)中原大學和台北市立大學跨校團隊設計可動太陽能板,中午時段能展開發電,其餘時段則將陽光還給植物,達成農電共生目標,獲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金獎。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113年度氣候變遷系列競賽頒獎典禮今天舉行,共頒發「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18個獎項,還包括中小學教師「氣候變遷教育教案設計競賽」4隊優勝隊伍,以肯定師生發揮影響力,落實氣候行動。
獲頒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金獎的中原大學和台北市立大學跨校團隊,設計可展開且收合的可動太陽能板,在上午11時到下午2時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時,太陽能板能展開發電,在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的時段,太陽能板則可收納,主動將陽光還給植物,達成農電共生目標。
台灣大學團隊以「固碳農法」發想,利用矽酸鹽礦物於自然風化過程中具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以橄欖石抑制土壤酸化,增強作物生產力,獲銀獎及農業部特別獎;台灣科技大學和台北教育大學跨校團隊透過繩索切換垂直式、平掛及蚵棚養殖的模組化浮筒,可在潮間帶與深海轉換使用,改善養蚵複雜流程、避免海洋污染,同樣獲銀獎肯定。
教育部另外針對全國中小學教師辦理「氣候變遷教育教案設計競賽」,以「全力因應氣候變遷,達到2050淨零排放」為主題,遴選4隊以永續發展為導向的氣候變遷教育教案,以強化中小學教師的氣候變遷教學能力。
高雄市瑞祥高中教師羅文君結合科技與氣候變遷教育,設計手機節能App,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氣候變遷與數位碳足跡的關聯性,作品結合多個教學領域呈現,讓學生在分析數據過程中,學習如何透過科技創新來解決能源消耗問題,獲得教案設計競賽第1名。(編輯:張雅淨)113102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