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鶴傳奇故事 環團:帶動友善耕作食農教育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3日電)春雷環境學社創辦人邱銘源今天表示,當年西伯利亞小白鶴迷途台灣的故事,帶動民間推廣土地與生態永續觀念;如今友善耕作面積與食農教育持續進行,1隻鳥的故事正持續寫歷史。

新北市客家事務局、板橋區公所、新北立圖書館今天傍晚共同主辦 「哈客講古在新北」說書活動,邀春雷環境學社共同創辦人邱銘源,與聽眾分享當年西伯利亞小白鶴,迷途在新北金山棲息的美麗故事與繪本,有如「小鶴PI的奇幻旅程」。

新北市金山是候鳥入境的國門,邱銘源從自然生態作家家、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說起,劉克襄的一篇文章曾說,100年前1名外國探險家到台灣,在金山欣賞到1萬隻鳥,感動到淚流滿面。探險家也很擔心若不好好保護土地,在100年後是1萬個人看1隻鳥。

他說,這個擔心在2014年12月印證,原本要去鄱陽湖過冬的小白鶴,意外現身於金山海岸的清水濕地,從亞成鳥變成鳥過程,有3萬多人次前往觀賞與攝影,甚至100多人從國外買單程機票到台灣來探望小白鶴。

小白鶴在台灣引起土地復興、農地改革、與老農夫親近共舞、友善耕作等議題;西伯利亞時報還曾在頭版報導感人故事,並感謝台灣人民對白鶴的照顧。過程中,保育和農耕思維的撞擊引起各界討論。邱銘源今天說,解決經濟才能改革土地與生態的問題。

他說,當年各界資源保護小白鶴及棲地,就是符合聯合國多項SDGs的永續環境指標,未來企業社會責任、政府的責任更應朝此目標。現在,金山區農民自省與農業局輔導下,擴充友善耕作面積;幼兒園也在田野推食農教育,成為最美的風景。

有觀眾詢問,親鳥帶小鶴到南方避寒時,飛行過程充滿危險,親子與雛鳥如何互動確保安全;也有人關心,生態旅遊與環境省思的可能性;另外,如何透過繪本扎根生態教育等諸多討論。

邱銘源說,所有的問題都是經濟的問題,必須先讓土地所有者無後顧之憂。生態旅遊雖是人與動物互動的好模式,但也要注意不要因觀光經濟與餵食行為,影響物種原有的生態。

他說,環境教育不在於繪本,鼓勵更多人直接走往戶外,放下3C產品的羈絆,進而從眼、耳、鼻、舌、身意,讓孩子奔跑在野地泥土,當1名全人兒童找回五感體驗,從大自然去體會保護環境的精神與內涵,這是再多的課程也買不到的經驗。(編輯:張銘坤)112051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