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布局 鄭文燦:台擁3優勢投資仍會增加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5日電)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說,去中化之下,國際大廠要求台商採「台灣+1」策略,對企業而言是挑戰,但台灣有完整產業生態系、良好企業管理與穩定法治,「沒有台灣,plus不會成功」,所以對台投資仍會增加,「+1」要把台灣做大才有意義。

2023年財訊影響力論壇「逆風前行全球經濟贏向新未來」今天登場,鄭文燦出席發表致詞。他指出,經濟學家有好、壞消息,但政府治理須把實力、潛力發揮到極致,以數據來說,IMF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8%;台灣方面,多數機構估計會超過2%。

鄭文燦表示,主計總處首季數字較不好看、為衰退3%,這背後主要是通膨、升息環境下,國外購買力下降,外銷主力電子零組件相關產業持續消化庫存,使台灣出口衰退、連9黑。

觀察其他數據,他說,民間消費第1季成長6.6%,代表服務業帶動了台灣今年經濟,包括觀光、零售、餐飲等;同時,儘管部分廠商在調節設備投資,整體仍呈現增加。

鄭文燦指出,今年約新台幣2.6兆元的政府總預算,國營事業預算和基金規模有6兆元,疫後特別預算3800億元,會對經濟成長有直接幫助,一來一往也許還能「保2」,政府會盡所有力量;行政院也會要求所有部會預算執行率要達95%,擴大政府投資效果。

民間投資部分,鄭文燦舉例,投資台灣3大方案目前累計1372家企業、投資金額2兆734億元,方案將延長到2024年底,希望投資金額可達2.4兆元。

談及地緣政治風險,鄭文燦說,去中化大環境下,國際大廠要求台灣供應商要採取「台灣+1」(除在台生產,也另尋其他生產基地)策略;對中國的投資,先前說脫鉤(decoupling),現在則是要去風險化(de-risking),把供應鏈風險降低,「當然很多(廠商)選擇台灣」。

鄭文燦認為,被要求「台灣+1」,對企業來說是很辛苦的挑戰,有些加上越南、泰國、墨西哥、印度等,「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台灣plus one,如果沒有台灣,那個plus不會成功」,台灣有完整生態系、良好企業管理品質、穩定法治環境,所以對台投資仍會增加,「+1」也要把台灣做大,才有意義。

他進一步表示,台灣高科技產業,特別是半導體投資狀況,台積電在未來10年,先進製程、成熟製程主要基地仍在台灣;美光、艾司摩爾等也擴大對台投資,所以半導體產業應會牢牢在台發展生態系。

鄭文燦指出,政府除端出產創條例第10條之2投資抵減租稅措施,現在也尋求從上中下游供應鏈,擴大半導體業投資效應,讓台灣領先優勢繼續前行。

此外,鄭文燦表示,很多人在談兩岸服貿是否重啟,目前台灣對中國的出口、經濟依賴性已降低,這是好事;10年來,銀行業設分行等已實現,現在沒開放的,像專門、技術人員等,「是台灣要保護的」。

鄭文燦指出,台灣能爭取的,大部分都爭取到了,或在WTO架構下已實現,「所以目前推10年前的服貿,坦白講是沒什麼意義」,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談服貿協議,政府態度是沒有重啟的可能性,「因為大部分能談的、能做的,都盡量完成了」。(編輯:楊蘭軒)11207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