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碳權擬年底交易 環境部:無法抵減國內碳費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1日電)碳權交易所預計年底前可望進行國外碳權交易。環境部提醒,現在交易的國外碳權僅能用於企業供應鏈的碳中和需求,對於國內將徵收的碳費並沒有抵減的作用。

淨零浪潮席捲,中小企業對碳權需求若渴,根據台灣碳權交易所規劃,預計年底前可望交易國外碳權。

不過,環境部提醒,目前進行的國外碳權交易,僅能用於企業供應鏈的碳中和需求,對於國內將徵收的碳費並沒有抵減的作用。

氣候變遷署減量交易組長蘇意筠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碳權交易所引進的國外碳權,是協助企業增加一個能夠購買國外碳權的場所,減少往新加坡等地的碳權交易所洽詢的時間,「有點類似批貨(碳權)回台的概念」。

蘇意筠強調,碳費制度將於明年上路、2025年依明年的碳盤查結果收費;若企業要減少碳費,首重仍是實質減碳,其次才是購買國內碳權抵減;也就是說,雖然開放了國外碳權在台交易,但對於國內的實質減碳並非直接相關。

蘇意筠說明,國外碳權交易的辦法,是由碳權交易所制定管理,而國內碳權交易相關的「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暫定)目前仍在研擬中。環境部仍再加速進行,希望能在年底前預告。

另外,歐盟10月初針對進口產品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該機制初期只適用於水泥、鋼鐵、鋁、肥料、電力和氫能產業。

若一間企業同時擁有國內外的碳權,其商品在CBAM要如何計算,蘇意筠說,由於目前CBAM仍在試行階段,最後會如何認定仍要以歐盟為準。(編輯:黃世雅)11212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