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2日電)中國反間諜法修正案7月1日實施,擴大間諜行為定義。台商認為,尊重相關修法是其國安措施一環,在地經商做生意不會涉及所謂「機密」,平常心看待新版反間諜法實施。
中國新版反間諜法擴大間諜行為定義,包括「針對國家機關、涉密單位或者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等的網路攻擊、侵入、干擾、控制、破壞等活動」、「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以及其他關係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數據、資料、物品」等皆被匡列為間諜行為。
中國新版反間諜法有定義不清、界定模糊和詮釋權過大等問題,外界頗感不安。美國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NCSC)示警,在中國的美企和個人可能因傳統商業行為面臨懲罰,這可能讓北京視為間諜行為,或使北京認為有助外國對中國實施制裁行為。
一名經常往返兩岸的台商2日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目前在中國做生意經商沒有遇到問題,周邊台商圈子也沒有反映有所障礙,橫向聯繫、在地溝通皆沒有狀況,要去涉及所謂「機密」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認為,新版反間諜法是中國的國安措施一環,對其保持尊重態度,也秉持平常心看待,「怎麼訂定法律是人家的事情」。他建議,兩岸仍應多些交流較好,不溝通、不往來,實在不利相關事務推進。
另有台商坦言,看到商業諮詢公司凱盛融英(Capvision)等外資、外商被調查的情形,多多少少仍構成一些心理壓力。
陸委會先前整理恐觸犯新版反間諜法行為態樣,包括學術交流蒐集資訊、密切交往中企或中共官員、拍攝港口或軍事演習畫面、宣揚民主自由理念、與在中國的外國機構密切交往、從事中國社會民情資料蒐集、經常往返邊境等行為態樣。
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日前於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台灣民眾前往對岸交流人數漸增,卻也有數起台灣民眾遭受人身自由和安全被不友善對待個案;新版反間諜法在7月1日上路,建議台灣民眾赴對岸多加注意風險。(編輯:唐佩君)11207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