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警通緝8港人後美祭法案回應 學者:損外資信心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鎧妤台北18日電)香港警方懸賞通緝8名海外港人後,美國國會參議院外委會通過撤銷香港駐美經貿辦特權法案,總統拜登更延長「暫停或取消給予香港特殊優惠」待遇一年。學者指出,港警此舉損害外商對港投資信心。

香港警方國安處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各懸賞港幣100萬元通緝8名海外港人,包括立法會前議員郭榮鏗、許智峯、羅冠聰、前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香港議會」發起人袁弓夷、「攬炒團隊」發起人劉祖迪、「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及前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

國安處聲稱,這8人違反「港區國安法」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等罪,但若他們不返港,則無法拘捕。

目前,羅冠聰、蒙兆達及劉祖迪在英國,郭榮鏗、郭鳳儀及袁弓夷在美國,任建峰及許智峯在澳洲。

港府公布懸賞通緝後,英美不止流於官方口頭抗議,其後更祭出外交照會,以及針對香港的法案及行政指令。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1日宣布,將針對香港的「緊急狀態」延長1年至2024年7月。

2020年6月「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同年7月14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布總統行政命令,按照「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香港局勢對美國國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經濟構成的「異常和特別的威脅」。

在這項緊急狀態下,美方會暫停或取消依據美國法律給予香港的特殊和優惠待遇。拜登政府曾在2021年7月和2022年7月宣布將「國家緊急狀態」延長一年。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3日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要求美國總統確認是否延續香港3個駐美經貿辦的外交特權。

若美國總統認為需取消香港經貿辦的外交特權,經貿辦需關閉;若總統認為經貿辦應繼續享有外交權利,美國會也有權提出否決。一旦否決獲通過,經貿辦的外交特權仍會被撤銷。

香港在海外有14個經貿辦事處,在美國的經貿辦位於華盛頓、紐約和舊金山。經貿辦負責提高全球對香港的認識、促進香港經貿,支援海外企業在港拓展業務。

英國外交、國協及發展事務部(FCDO)15日發表聲明,13日已向中國駐英大使發出外交照會,闡述英國對香港通緝8名海外港人、拘留及審問其在港家人,及對北京在港實施「港區國安法」表示反對,指此舉是違反「中英聯合聲明」。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向中央社表示,美國連串做法會影響外商在香港投資的信心,增加他們需考慮的政治風險。

他表示,光是關閉經貿辦不會對香港經濟帶來重大影響,但經貿辦是香港在海外招商引資的重要橋樑,「香港這邊指要說好香港故事,另一邊對外大開卻被關上,形象上、觀感上都不好」。

他表示,港府希望吸引外資重振香港經濟,但不少家族辦公室選擇在新加坡設立,香港股市表現不濟,資金不願流入香港。

李兆波表示,港府要祭出類似通緝或向法庭申請禁止傳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等行動前,應作出更全面的研判,「你想嚇怕那些人,但同時嚇怕投資者」。

另有學者表示,這次通緝事件掀起香港對外關係問題。目前美國仍給予香港一些特殊優惠待遇,如美國對香港特區護照的處理仍有別於中國大陸護照,持香港特區護照申請赴美仍有優勢。

他指出,這次美國延長暫停給予香港特殊待遇,令人擔心美國日後會否視香港特區護照等同中國大陸護照。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向中央社表示,以往中美關係緊張時,資金反而流入香港,加上香港經濟依賴中國大陸多於美國,即使美國延續取消對港的優惠待遇,也不會對香港經濟構成影響。(編輯:陳鎧妤/邱國強)11207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