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院學者:破壞海纜可視為準侵略行動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11日電)具中國背景貨輪疑破壞北部海域國際海纜。國防院學者黃宗鼎、江炘杓指出,海纜破壞乍看是淺、中程度的灰色地帶侵擾,但實際應歸屬於「準侵略行動」,若在戰時,恐造成本外島指管失靈、國內外情報傳遞中斷。

具中國背景的喀麥隆籍貨輪日前疑破壞北部海域的國際海底電纜,引發各界擔憂台灣聯外通訊韌性。台灣99%網路頻寬都依賴海纜,可說是台灣的「數位生命線」,海纜斷線凸顯台灣面對中國威脅時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最新一期「即時評析」,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宗鼎撰文指出,有鑑中國對台海空威脅已由「炒作威脅」階段進入「實質戕害台灣生存權」階段。按聯合國大會第3314號決議「封鎖即侵略」定義,近日海纜遭破壞這等乍看是淺、中程度的灰帶侵擾行動,但實際上任何對台「資訊封鎖」行動,皆應歸屬中國「準侵略行動」一環。

前海軍艦隊戰隊長、國防院學者江炘杓同樣在另一篇最新的即時評析撰文表示,海纜是台灣與國際和離、外島通信的主要通道,個別海纜中斷,還有其他纜線可以維持通聯,影響相對有限,不過由於台灣連接金門、馬祖的海纜數量較為有限,斷纜對外島帶來的不利影響就非常明顯。

江炘杓指出,一旦所有聯外通信網路斷鏈,將對金融交易、股市、電商、遠距醫療、海空交通網路以及行動通信造成嚴重影響,從而給社會經濟帶來重大損失;若在戰時,除造成前述民生經濟傷害,更嚴重壓縮軍事通信的手段及路徑,造成本外島指揮管制失靈,國內外情報與資訊分享中斷,勢必對軍事作戰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江炘杓建議,應於50公尺等深線近岸水域內的海纜兩側500碼安全距離設置禁制浮標,浮標位置於海圖標記,嚴禁船舶於禁制水域拋錨、拖錨、抽砂、鑽探、養殖、拖網捕魚及其他可能破壞海纜管道之行為。

他也提到,除了設置近岸海纜監控哨所並以科技手段監偵外,未來新鋪設海纜,於近岸50公尺等深線淺水海域,宜深埋於海床底土10公尺之下,以避免遭「不慎」或「刻意」破壞。

江炘杓也強調備援的重要性。他說,台灣應持續鋪設多條聯通本島與離、外島的海纜,以強化通信韌性之外,也因海纜的脆弱性,建置備援通信系統以維持基本的通信能力亦有其積極性和必要性,可行途徑包括,持續發展及儘快實現低軌通信衛星營運,以及增設本島與離、外島的微波通信站台,確保基礎設施與社會關鍵服務(金融、通信、醫療等)的核心功能。(編輯:翟思嘉)11401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