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御曄 蕭凱堯 報導 / 台北市
如果要從零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您有勇氣嗎?台北科技大學就有一群學生,正在一步一步的逐夢踏實!這是一群由車輛系所的碩士生和大學生主動發起的賽車團隊,今年暑假,他們準備競逐已經有三十年歷史的國際大學生方程式賽車。這項比賽,每年都在日本舉辦,參賽隊伍是來自世界各國大學的菁英,而比賽的內容不只是單純的賽車競速,學生們還得要自己設計打造車輛,並且擔任賽車手。這一年來,北科大的學生們努力籌募資金,一步一步,克服萬難,即將出發赴日參賽,也祝福他們,能拿到好成績,為台灣爭光!
下午兩點,高溫35度以上,桃園這個卡丁車賽車場卻還有四個身影,揮汗狂飆!厚重的護具,烈日下令人窒息的高溫,車手們卻還是一圈一圈,不停歇練習。咬牙苦練,把握分分秒秒,因為這些車手都是台北科技大學的學生。過去,別說正式的賽車,連這樣的迷你賽車卡丁車都沒碰過,肩上扛著整隊的勝負壓力,再累再熱也都要來練習。
他是隊長賴冠棠,北科大車輛所碩一的學生,是這次計畫的發起人,同時也是這個車隊的車手之一。2014年,他點燃了星星之火,讓整個學系動起來,開始這個賽車計畫!
每年在日本舉辦的國際學生方程式賽車,已經有三十年歷史,參賽者以學校為參賽單位,像去年就吸引10個國家高達96支隊伍參賽,比賽比的不只是單純的賽車競速,學生們得要自己設計打造車輛、車體,接著落地練習。競逐的項目,除了傳統賽車的車速、車輛的外型設計,和省不省油、動能如何,都有個別的獎項。沒有參賽經驗,北科大學生組成的團隊,一切只能從零開始,從簡易賽車開始練習。
四名車手,當中兩人是碩士生,也有大學部的學弟。僅管開的不是正式比賽用車,但得先透過卡丁車的練習熟悉賽道和操控感,分秒必爭,因為他們不只和自己的技術賽跑,同時還得爭取時間。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身兼數職,得要兼顧把車組裝好,還得抽空練習。一個星期就得有兩天從台北學校集合後,騎車狂飆到桃園這個賽車場進行練習。除了因為這個場地和車輛能夠提供最近似於真實比賽的模擬外,更因為這是千辛萬苦才找到願意免費提供練習場地的賽車場業者。從年初開始練習,甩尾,適應跑道的離心力。同一時間,團隊的其他人,也正緊鑼密鼓,打造這場比賽另一個主角──賽車。
這裡是台北科技大學,車輛系所研究室旁的小角落。八月即將要到日本比賽的車輛,就在這裡從無到有,開始打造。這群北科大的學生,通通得自己擬定企劃案來說服企業出錢出力,協助他們參賽。但籌募資金、尋找外援,對理工科的他們來說,可是一點都不簡單。提案跑了很多家業者,但難免碰壁、遭到拒絕,好不容易碰上車廠願意拔刀相助。
把海灘車解體,賽車當中最關鍵的心臟到位。但賽車只有強大的馬力根本不夠看,想要贏的出色,還要讓賽車能夠安全的運載,事前要做的準備可不少!按圖造車,卻也並非一蹴可幾。七月初,但這整台車卻怎麼只剩下台骨架?
原來在採訪的前一天,從輪框和細部的螺絲和零件,又經過了一次校調,等同於一切歸零,得全部重來。光是一個輪胎的平衡支架,組裝的細節就不少。一群人東摸西摸,還是得按圖索驥,但一個小細節錯了,又得拆掉重來。
整個團隊22個人,並非全部都是汽車或機械相關科系的學生,在計劃發起後,因為興趣和團員呼朋引伴,從大二到碩一,都有對賽車抱著熱情的同學來參加。一傳十、十傳百,這個即將要跨國出征的小團體也愈來愈茁壯。人人各有所長!這一頭,忙著搞定零件組裝;倉庫另一端,這個現在看起來很粗糙的胚模,就是要出國比賽的門面──車殼。從打模上漆,一天一次工。得要分好幾天才能把車殼的雛形完成,而這些都還只是第一步,後頭打漆和拋光,也全都得靠自己來。
2013年到2014年,台南南台科技大學學生組成團隊,也到日本參賽,替台灣抱回不少獎項。2015年八月下旬,北科大學生將再度出征,挑戰在日本靜岡縣小笠山運動公園開跑的方程式賽車。比起去年96隊參賽的規模,預料將更加激烈,能不能替台灣學生的賽車史再添光芒,大家引頸期盼!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