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難總動員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每當遇到了山難或是海難,大家都會想到找國軍來救援,但是在二月三號的搜救年會當中,國防部和交通部卻提議成立國家搜救中心的迫切性,那是因為原本屬於軍方體系的國家搜救中心,沒有辦法因應國際的需求,而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為了了解搜救工作的問題所在,華視新聞雜誌這次特別以三機作業,分別從海鷗部隊直昇機、海軍軍艦,以及同時可以拍攝到空中、海上救難畫面的角度,為您呈現出最完整的救難畫面。

  每次發生海難,擔任主要救難工作的空軍救難大隊S107-C,以及海軍軍艦,總是在惡劣天候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搶救,有時由於設備不足無法順利完成任務,在現場搜救的他們,心中的感觸除了難過還加上遺憾和惋惜。空軍救難大隊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海鷗部隊,他們所擔負的全國人民空中救援任務的工作,其實是空中救難大隊的兼差工作,而原來的設備只是要救援空軍意外事故人員,最後變成要兼差負擔所有人民救難任務,就顯得裝備上不夠專業,所以遇到較難處理的事件,就只有讓救人第一的救難工作人員抱憾。

  而即使是擔任十二海浬以外的遠洋救難軍艦,也只是兼差性質,依舊欠缺專業救難裝備,所有冒著生命危險出海的人員,也只能努力避免二次災難的發生,有時在救人第一的任務前提下,悲劇的發生也時有所聞。

  國軍搜救中心,只能調派國軍的救難人員執行救難工作,如果遇到重大事故,或事故過於集中,救難人員不足,國軍並沒有權力協調其他救難組織一起參與救難。國軍搜救中心沒有協調其他單位的權力,也沒有統籌調度的機構,一旦災難發生,其他救難單位或民間組織也各自趕到,反而造成救災工作的不便及資源的浪費。

  這兩年不論是國防部,交通部以及各民間救難組織,都積極參與規劃國家搜救組織,除了因應亞太營運中心的成立之外,還有一個迫切的因素,就是國際公約新的搜救系統GMDSS,規定要在1999年之前全面使用。

  為了瞭解國軍搜救的危險及問題所在,華視新聞雜誌這次特別以三機作業,三部攝影機分別從空中直升機,海軍軍艦及可以同時拍攝到空中,海上救難畫面的角度,呈現最完整的救難畫面,由於出海當天風浪不小,我們的攝影同仁也和救難人員一樣,也是在一邊想吐一邊拍攝下努力完成,救難工作的辛苦及危險可想而知,在這樣分秒必爭的救人環境下,如果是因為缺乏統一協調調度,或者裝備不足而喪失了救人的先機,甚至釀成二次災難,那更是悲劇中的悲劇。問題是存在的,該用何種方式解決補強,一個可以統籌國家救難資源,代表國家的救難組織該以何種型態成立,這些都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