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啟示錄(四)

劉英欽 報導  / 台北市

  這些年來,佛教在國內非常地興盛,幾個知名的佛寺,像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農禪寺和這一次成為媒體焦點的中台禪寺,都是國際知名的道場。這些道場信眾相當可觀,由於積極投入弘法和社會公益活動,所以對社會影響深遠。有年輕人因此慕名投入門下,而剃度出家,這些出家眾,一旦進入了佛門,不但要閉門清修,也要開門接觸社會大眾,到底出家之後,佛門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面貌?

  凌晨點分,濃濃的夜色還籠照著士林農禪寺,第一聲清脆的響板聲已經從寺院裡響起,提醒所有的出家眾起床更衣盥洗,準備開始一天的坐息,三巡起板還沒打完,寺內住持聖嚴法師已經穿戴整齊,走下樓來,在大殿內禮佛三拜,準備星月啟程,趕到南投主持祭典和會議。不久,所有僧眾和行者也全部會集到外殿,活動筋骨,讓氣血流動暢通,把睡意全部驅除乾淨。磬聲一響,眾僧全部跪伏、禮佛三拜,修恭敬心和懺悔心,緊接著席地靜坐打禪,藉由禪定的功夫,使身心腦一一甦醒,以便迎接一天的開始。

  這時,廚房裡也開始忙碌了起來,將近一百個人的早齋,就由一位副廚負責料理,早齋雖然素淡簡單,但是為求營養,主菜、青菜和中間菜還是缺一不可,冷盤和熱炒也是兼而有之。早晨點分,晨光曦照,萬里晴空,微風吹拂著荷田擁簇的農禪寺,慈悲門內晨光普照,椰影藍天,鳥鳴魚醒,菩提婆娑,從這裡北望是綿延壯闊的七星山,西眺則是端莊秀麗的觀音山,農禪寺雖然只是關渡平原上,幾落雜亂擁擠的鐵皮屋,但是在晨鐘暮鼓和禱聲中,卻也自成一畦福田,自擁一片清幽。

  寺內這時也梵唱聲起,所有的僧侶和行者,都肅穆莊嚴,行列整齊地誦唱佛經,由誦唱中修行佛法,平心定性,整個晨間的修行功課,就從清晨四點半進行到六點半,在眾人依然沉酣的時候,出家人已經進行了整整二個小時的功課,昨天剛剛剃度的果界、果相、果諦、果崇和果冶等五人,也第一次體驗了真正的修行生活。

  寺院裡點半進行早齋,早齋之後,整個白天的時間,僧眾各司其責,各就其位,有人從事勞動作務,有人處理行政業務,有人專研佛法,也有人為眾生排憂解紛,整個寺院就像一個事業體一般地忙碌了起來,到了週末假日,四方菩薩湧入農禪寺,整個寺院更加忙碌,比如每個禮拜天早上的講經會,至少都有二、三百人參加,有些人帶著孩子一起來聽,有些人雖然行動不便,也坐在輪椅上聆聽,為了讓聽不懂國語的老阿嬤也聽得懂,寺方還特別準備了閩南語同步口譯,真正做到甘霖普降。

  禮拜天上午,聖嚴法師也在寺內固定舉行皈依儀式,每次都有一百多人皈依。到了下午,則是禪坐共修會,由寺內僧眾負責帶領。除了寺內這些例行性的工作之外,整個法鼓山基金會也把工作延伸到社會上,比如福田功德會負責救急濟貧,經常舉行義診、冬令救濟,或關懷流浪動物等社會公益活動,像這一次賀伯颱風來襲,農禪寺本身也受災嚴重,但是仍然捐出三百萬善款,救濟其他受災者。此外也經常舉辦聯合祝壽,主持聯合婚禮,並且和台北市政府合辦聯合奠祭,除此之外農禪寺還必須照顧幾十萬信眾,這麼繁重的工作,整個農禪寺僧眾卻只有八十幾位,人力可多可少的。

  聖嚴領導下的農禪寺雖然僧團人數有限,但是他由出家眾來帶領行者和義工,也可以發揮龐大的動員力量,農禪寺在承擔這麼繁重的淑世之事,卻不隨意擴張僧團,主因於聖嚴對於剃度一直採取嚴謹的態度。今年三十七歲的釋果光,就是聖嚴眼中合格的人選,拿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農經博士的釋果光,一拿到學位就回國住進農禪寺當行者,經過一年的觀察和適應,才剃度出家,而出家純粹是基於宏揚佛法,渡化眾生的宏願。

  為了提高僧眾的素質,除了對剃度者嚴格考核之外,聖嚴對僧眾也提供了很多進修深造的機會。農禪寺送出去留學的地方多達七個國家,目前正在日本大學就讀佛學研究所,趁著暑假回來清修的釋果鏡就是一個例子。聖嚴除了精研佛法,也深通儒家義理,因此除了嚴守清修之外,也帶領眾弟子積極投入社會工作,把佛家和儒家的矛盾衝突化解於無形,他體量父母對子女的難割難捨,要求弟子出家之前,一定要圓融地處理親情倫理。以今年三月才剃度出家,目前擔任公關文宣工作的釋果選為例,她雖然從年少時代就嚮往佛家因緣,但由於家境清苦,不忍一成年就捨下父母去出家,因此扮演了十幾年的上班族和俗家兒女的角色,在漫長的歲月裡,一點一滴地卸下責任和牽絆,直到今年才在父母的充份諒解下,歡喜出家。

  在農禪寺裡,我們看到了一批嚴謹清修,卻又積極入世的出家人,雖然就像一位出家眾所說的,出家人也和一般人一樣要吃飯、要睡覺、要工作,但是仔細觀察,出家人還是不一樣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