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氏觀點】加油不要揩油

【柏氏觀點】加油不要揩油 | 華視新聞
加油還是揩油

Berlin  / 台北市

每到週日時,都會等待一個數字,一個最近一直降的數字,那就是週一凌晨零點開始生效的最新油價。

要是知道將會下跌,就明天再加;要是知道會上漲,就週日晚上快加。

最近這幾個月,加油的時間,都是撐到週一再加,因為每每都是降價。

油價跌跌不休,開車的人越來越輕鬆,消費者開始將矛頭指向過去藉由油電雙漲而跟進漲價的店家商號,為何油價下跌好幾個月了,物品售價沒有跟著調降?

再仔細從國際油價和台灣油價來比較,會發現,台灣油價雖然一直調降,但調降幅度卻不如國際原油調降幅度,半年來國際原油價格掉了一半,但台灣油價只降了三分之一。

為何會這樣?

試著來解析現行的油價組成分子。當您開車到加油站,看到上面寫著95無鉛汽油每公升24.8元,這裡面有中油從國外買來的成本,「還要再加上」貨物稅、能源及環境負擔、加油站毛利等固定「成本」,佔了1/3左右,若要照實反映國際油價,那牌面24.8的95無鉛汽油,可能只要20元不到。

上述的固定成本,可以調降嗎?當然可以。會調降嗎?可能反而會調升。

最近中油提出,過年後實行新油價計費公式,初步將改成按照國際原油調幅「百分百」反映,調整國內油價(過去是以國際原油價格八折來計算)。另外,在公式中,加入3∼6%「合理利潤」,同時,煉製設備的攤平折舊,也要加進去(最近中油公布的新煉製設備成本至少600億元)。

也就是說,新的油價組成,就是中油的「原料成本」+「固定費用」。

當「原料成本」忠實反應國際原油價格,(七成杜拜原油三成布蘭特原油來計算),那麼每個週日晚消費者猜數字的結果,上漲或下跌的幅度將更大。再加上「固定費用」看來也是想要向上發展,這個新公式一實行,汽車加滿油的代價,絕對比現在還要高,每公升可能至少高2元。而中油的新油價公式,到時公布的,是批發價,也就是說,消費者加油的價格,要看您去的加油站怎麼標,到時候的零售油價,應該是百花齊放!

多虧美國喊出「要加油自己挖」的口號,也多虧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中東產油國輸人不輸陣,寧濫勿缺,甘願降價也要保住市佔率,不斷地加油!加油!如今在台灣用瓶子裝汽油,花的錢已經比同容量的礦泉水或是瓶裝飲料的價格還便宜。

中油新的公式看來似乎較能確切反映國際油價,但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看來,「固定成本」這部份,是要看中油的良心。

漲價如急驚風,降價如慢郎中;賣你油也順便揩你油,中油給人的形象向來如此,即便中油老覺滿腹委屈。

一艘油輪從產油國離岸,到台灣,再到煉製成汽油,中間的時間過了多久,面對油價一週一報,這時間差的部份,該怎麼算?台幣走貶的匯差,該怎麼算?所謂的固定成本,中油的算法如何讓人信服?

這全都是基本問題、老問題,卻也是一直得不到答案的問題。的確,該漲就漲,該降就降,但在方寸掌握之間,中油必須要更加精算,既然都已經聰明到要將折舊攤提、毛利提高統統算進新的油價,那麼,數據透明化、計算公開化、計價彈性化,不也就是一般消費者,所必需知道的基本要求羆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