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3 17:44

產學合作,縮短學用落差

產學合作,縮短學用落差 | 華視新聞

蕭玉品  / 台北市

近來,產學合作已成為顯學,不論是大學或技職院校,都和大小企業簽有產學合作案。

產學合作的蓬勃,從企業端思考,是想培育優秀人才,增加企業競爭力。上銀集團董事長卓永財曾說,企業的人才從大學來,產業要和學校密切結合;企業若不善用大學資源,光憑自身力量,很難走向國際化。

對學校來說,臺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認為,產學合作其實就是早期的建教合作,希望讓學生畢業即就業,順利接軌業界。

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葛煥昭也提到,產學合作案的重點是學生,要協助學生降低學用落差。

趨勢1〉策略聯盟 學校、企業雨露均霑

一般學校和企業洽簽的產學合作案,包括開設產業相關課程、業師授課、校外實習、在學校設立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由學校幫忙找尋適合的老師,研發新技術、新產品,解決公司問題等模式。

而政府對產學合作案,也有詳細的規劃。教育部技職司為了整合技專院校的教學設備及研發能量,自2002年起,補助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以及屏東科技大學,成立六個教育部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期望藉由研發能量和產學合作經驗豐富的學校,帶動北中南各區的技職院校,推動產學合作案。

各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推動的方式不同,北科大的區域產學合作中心裡,共有18所學校,彼此共組策略聯盟。北科大區域產學合作中心經理鄭景玲說,她喜歡「打群架」,每回和企業談產學合作案前,都會呼朋引伴,召集各校老師參加,「人多勢力大,即使是和單一企業合作,不同學校、系所的學生,能雨露均霑。」

技職司於2013至2017年間,另外推動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除了鼓勵校外實習,還打造產業學院與產學攜手合作計畫。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是藉由科技大學和高職的連結,加強學生學習的延續性。

產業學院則由學校和一家或數家企業討論符合業界需求的課程,業師必須參與授課。「學生上完課後,等於學會了產業或企業需要的技術,」廖慶榮解釋。

教育部技職司則更希望企業留用80%的學生,落實「畢業即就業」的目標。

雖然早期產學合作,以實務型的技職院校為多,但面對大環境的競爭,大學也積極洽簽產學合作案,幫助學生連結產業。

淡江大學是國內首間所有系所全面洽簽產學合作案的學校,並與超過200間企業成立產學聯盟。

面對產學合作熱潮,葛煥昭認為,業界要的是跨領域人才,淡江產學合作的課程,會跨院、跨系開設。舉例來說,淡江和東元集團便屬「多元跨域」的產學合作模式,東元會讓有語言能力和商管背景的學生,到旗下的摩斯漢堡、樂雅樂、美樂食等餐飲品牌實習,「希望來的學生,有愈多專業背景愈好。」

趨勢2〉除了實習,研發也是重要功能

工業4.0、雲端、物聯網等趨勢日漸重要,學校與企業也紛紛加強相關的產學合作案。

臺科大率先建立全台第一個校園內的工業4.0實作中心。自動化生產線的軟硬體設備,由台灣、日本、歐洲的機械廠商,例如上博科技、西門子、日本牧野銑床製作所等提供,企業會協助維修服務及人才培訓。

參加學校和上博科技的合作計畫,在中心裡實習的臺科大機械所碩一學生馬大程分享說,他沒想到在學校有機會接觸工業4.0設備,創新的技術顛覆過去的學習經驗。

虎尾科技大學則和友嘉集團,針對工業4.0聯手布局。宏碁也和各大學產學合作,極力推廣雲端物聯網概念。

成功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反過來思考「國際化產學合作」的可能,替台灣企業召募海外具有專業知識和文化背景的人才。

成大國經所的「臥虎計畫」,去年由七家企業提供課程及參訪,招募海外青年來台。課程結束後,參與企業也提供正式面試的機會。今年已有台糖精緻農業事業部、鴻海、環隆科技等企業加入。

至於專業更強的研究生能在產學合作裡,扮演什麼角色?

除了實習,「研發」也是產學合作的重要功能。葛煥昭指出,大學生所學,尚不足以勝任研究案,研究生鑽研單一領域,在研發往往能有突出表現。他自己的產學合作研究案,專業工作清一色由碩博士生執行。廖慶榮則建議,研究生的論文題目,儘量要和產學合作計畫有關,才會貼近實務,避免學用落差。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6研究所特刊;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goo.gl/tFhyw】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