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雅 陳信仁 報導 / 台北市
醫美糾紛也頻傳,如何避免踩到地雷,自立證書不代表有專科醫師執照,除了找衛部和醫策會所認證的機構;另外,要仔細確認診所和醫師的專業資格,也別掉進促銷地雷,更不可輕忽麻醉風險。
23歲女子動削骨手術,卻突然沒呼吸心跳,疑似是心臟無法負荷,麻醉劑量;還有中國知名的網拍模特兒,到整型診所接受腿部抽脂手術,卻在施打麻醉後出現呼吸微弱,撐不到手術結束就喪命。在醫美診所發生的麻醉醫療糾紛案件,這幾年來越來越多,麻醉科醫師在手術中是很重要的角色。
如果從醫美診所角度來看,養一個專任麻醉科醫師,一個月薪水要30-40萬左右,但並不是每一場手術療程都需要專任麻醉科醫師,因此導致麻醉科醫師就像隨傳隨到的「派遣工」,不少醫美診所會採用護理師施行麻醉,說穿了其實是成本考量,對消費者來說,當然很怕醫美診所為了賺錢沒考量安全,該如何把關?
衛部和醫策會2013年就聯合推動,美容醫學品質認證,考核醫美機構,民眾動手術前可以到醫策會查詢名單;確認診所和醫師是否有專業資格,例如開業執照和執業執照;別掉進促銷地雷,診所推買一送一或削價競爭,就容易降低品質;詳細了解是否有聘任麻醉專科醫師。
其實,各類醫美手術須考量的細節不同,民眾可以參考衛福部公布的「美容醫學處置同意書及說明書範本」,愛美之前要先懂得保護自己。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