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驚美股 投資人恐對中資卻步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中國叫車巨頭「滴滴出行」,在紐約證交所掛牌才五天,就遭中國當局以『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為由,強迫滴滴從APP商店下架,也嚇壞海外投資人。北京當局加強對海外中概股的監管,美中兩大國如何針對科技業展開大戰,來聽聽財經專家丁學文的說法。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議題,還是有關中美的對峙,可是這一次我要談的是科技的互掐,7月4日中國正式地通知滴滴必須在中國的APP商場下架,這是一個非常令大家再一次地戲劇化,沒有想像的演出,大家如果印象深刻去年10月,阿里巴巴要在上市之前的兩天也是被突然喊停,當時這個3千億美元的IPO,一下讓全世界很多投資人,茫然失措,這一次滴滴在6月30日掛牌,不過5天之後7月4日,它被要求下架,整個市值損失超過2成。

到底中國跟美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從金融市場到科技產業,都開始在互掐嗎,事實上在過去10年,中國科技業一直是全世界科技發展跟IPO的一個重點,大家知道在過去10年中國科技業,其實光今年在美國,就募集了176億,可是過去10年募集了760億,到目前為止有400多家的中國科技企業,在美國上市,而他們的市值更從本來的4千億,到現在的1.7兆美元,這個金額真的非常大。

這一次中國的動作,讓全世界的投資人,還有中國的科技企業一下慌了手腳,因為西方的投資人一下發現,投中國企業原來有政策風險,事實上滴滴在上市的時候,有一個招股說明書我有看過,裡面大概有65多頁是跟風險有關,其中有3頁特別提到政策風險,只是大家沒有想到來得這麼快,事實上對於中國科技企業,在美國上市,打擊從去年就開始了。

從阿里巴巴下市,據說現在所有的投行都已經要所有準備在美國上市的科技企業,全面停擺,那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想首先我要跟大家分享就像台灣的九二共識,當兄弟兩個人很好的時候,什麼都好談,當兄弟兩個人撕破臉的時候,什麼都變成負面。

事實上在20年前如果有關心,全世界科技企業的發展,就知道有一個名詞叫新浪模式,或者是紅籌模式或者英文叫VIES,中文的翻譯叫做可變實體,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過去中美兩國還很好的時候,美國人覺得要幫助中國的時候,有人發明了這麼一個實體,控股公司註冊在開曼群島,然後透過可變實體的利益交換,去控制台灣的中國的科技企業,然後讓在美國上市,可是隨著世界的變化。

隨著互聯網的演進,中國慢慢發現這個歷史問題其實對於中國的監管是有影響的,怎麼說呢,了解中國大陸的人都知道,跟電信和內容有關,或者數據有關的企業,外資在中國是不能經營的,可是透過這種VIE,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卻違避了監管,這對中國來說一直是一個如芒在刺的情況。

第二個對於美國來說,你雖然在我美國上市,可是到現在為止美國的審計單位不能到中國去查帳,那怎麼知道,到底有沒有照規範,在做審計,而更重要的是隨著疫情的發展,大家越來越重視數據,而我美國企業,既然你在我這裡上市,我隨時有可能會逼迫你下市,所以川普就曾經放過話,他希望中國的企業,在美國上市的,你要趕快回你的中國。

第三點大家都知道,過去一年半,中國非常積極在推動,他的金融中心香港,所以香港為了跟美國匹敵,也一直在簡化他IPO的流程,希望能夠跟美國能相立,讓更多好的企業到香港去掛牌,而更重要的是,其實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看到這幾年,中國大陸有國進民退的情況,代表現在的共產黨覺得,數據也是他維穩的一個重要的武器。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加上雙方越來越劍拔弩張,即使拜登上台了,也沒有對中國比較好,所以當然在科技業上面,尤其在幾年前,美國針對中國在科技業,包括晶片的限制,包括關稅的提高,都讓中國覺得我要自己去發展,我自己在國內的情況。

過去我曾經聽過一句話,叫開門迎狗關門打狗,我覺得中國大陸,現在很多的做法,確實在逼中國的企業選邊站,或者跟西方市場切開,而對很多跨國企業來說更困難,可是對更多的全世界投資人來說,他們將來對於中國企業,肯定會退避三舍,這裡面會不會有台灣的機會,當然有,怎麼在裡面找到權衡之術,讓台灣的故事說得更好,甚至在資本市場的對話上,能夠取代中國我覺得台灣,要好好抓住這個機會,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議題,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