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帶一路"擴張野心 歐美大型基建抗衡

綜合報導

中國投資全球基建的「一帶一路」倡議,開跑至今也已經過了8年,然而背後隱藏債務陷阱,以及中國的地緣政治野心,也讓一帶一路造福部分開發中國家的同時,帶來更多的質疑。而在近年中國爆發人權問題、新冠疫情後,歐盟和美國也趁勢推出自家的全球基建方案,而且不約而同強調符合民主價值觀,明顯要跟一帶一路作出品牌區隔。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說:「全球門戶計畫2027年前投入3千億歐元,將在全球投資我們優先的項目,也就是綠能和數位轉型,全球門戶也會聚焦交通連結和健保。」歐盟砸下3千億歐元,約合9.5兆新台幣投資,全球基礎建設,而日前外媒搶先,曝光的草案指出,全球門戶計畫共5大領域,分別是數位轉型、乾淨能源、交通運輸、人際連結和供應鏈韌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草案強調這些投資,要符合「歐盟價值」,尤其是民主法治人權,也呼應范德萊恩說法。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說:「我們要走一條不同的路,我們要彰顯一個民主,且價值觀導向的方式,能夠解決最迫切的挑戰。」雖然沒有點名是要跟誰「走不同的路」,但外界心知肚明,指的就是「那條路」。中國一帶一路歌曲說:「One belt one road 一帶一路。」2013年開跑至今,已有超過1百個國家加入,相關投資計畫總值,也達到3.7兆美元,從非洲到亞洲已有多項基建計畫,包括鐵路公路和橋樑,但這還只是中國一帶一路的一部份,一帶一路包括能源、交通、金屬、房地產,旅遊等多個領域,內容可說包羅萬象。

但加入的部份國家,因為拖欠中國巨款,被迫抵押機場、港口時有所聞,被認為暗藏債務陷阱。加上近年越來越多國家,關注中國的人權爭議,一帶一路投資額持續走低,美國也抓住機會出手。

美國總統拜登聯合其他G7國家,推動的「重建美好世界」計畫,規模1兆美元,約33兆新台幣,將針對氣候、健康和健康安全,性別平等和平權、,以及數位科技四大領域,而且同樣主打民主價值,和歐盟全球門戶不謀而合。歐美中三強力爭,全球基建態勢已成,結果如何端看誰,對開發中國家更有吸引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