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海洋 當海豚端上桌|鯨豚守護者|華視新聞雜誌

Siku Yaway 採訪/撰稿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金門縣

鯨豚,被稱為美麗的海中精靈,但您知道,牠們的生存環境已經岌岌可危嗎?近年來,鯨豚擱淺數字急速上升,光是去年,就有144隻鯨豚擱淺在台灣海岸,其中多數都難逃死亡的命運。搶救鯨豚已經非常艱困,更令人震驚的是,竟然還有人在吃鯨豚肉!中華鯨豚協會九月初揭露,有民眾發現他的同事竟然在吃海豚肉,覺得太殘忍因而向協會舉發。華視採訪小組追蹤的過程,發現除了海產店,還有一種傳聞中只賣給熟客的海豚肉「蚵嗲」,跟著鏡頭,一起深入追蹤。

2022年9月,鯨豚保育協會貼出了這篇文,引發大批網友震驚!台灣真的有人還在吃鯨豚嗎?根據線索,華視採訪團隊深入中南部沿海地區,進行追查。這間賣「蚵嗲」的小攤,平時菜單上寫的餡料是包鴕鳥肉,但熟客都知道,講出包薑的通關密語,就能吃到禁忌的味道。

記者Siku Yaway說:「我現在手上拿的,就是剛剛所買的,台西沿海一帶公開的祕密,海豚肉的蚵嗲。那裡面包的是什麼,內行人都知道,你要買海豚肉的話,就是要跟店家講說,你要買的是包薑的。那裡面到底裝什麼我們來看,把它扒開之後,其實可以看到這個肉呈現的肉質偏紅,而且是暗紅色。這個味道其實聞起來還滿腥的,所以可想而知,店家要用蔥薑蒜,來把它炒得,味道比較沒有那麼明顯。」

台灣,充滿「鯨」奇的小島,全球近90種鯨豚中,在這就能觀測到33種鯨豚。過去,討海人因食物來源不足,而有吃海豚肉的需求,時至今日尚未斷絕,也讓美麗蒙上一層陰影。新聞片段(2006.8.2)說:「估計被宰殺的海豚,不下一百隻。」新聞片段(2017.1.18)說:「海豚肉是違禁品,但在雲林廟會的辦桌上出現。」

1990年,國內將所有鯨魚及海豚類,都列為保育類動物。買賣鯨豚肉產製品者,最高可處5年有期徒刑、150萬元罰金,開啟了台灣鯨豚保育扉頁,但仍無法完全杜絕海豚被獵捕。新聞片段(2013.1.23)說:「滿滿的都是海豚肉,兩千公斤,至少是殺了十隻海豚的分量。」

警方與稽查人員,在特定縣市展開追查,鎖定餐廳、海產店與小攤販。新聞片段(2013.9.27)說:「打開倉庫,裡面藏了滿滿的海豚肉,這家小吃店販賣炸蚵嗲,但其實裡面包的,通通都是海豚肉。」即使如此,到了2022年,仍舊找得到海豚肉交易的蹤跡。

中華鯨豚協會祕書長曾鉦琮說:「我在今年上半年,有在大學上課,大學生大概是20多歲。我上課的時候,有學生舉手說他吃過,今年協會也有接獲民眾的通報,他們旅行團去某間海產店吃到鯨豚肉,一直有黑市。」

事實上,這樣的肉吃多了,不但沒辦法補一下,科學研究,因為海豚肉含重金屬,吃多了還會傷身。不過正在上演的海豚悲劇,不只是獵捕......

白海豚,全台僅存60隻,台灣西海岸年年有調查白海豚的團隊。反觀金門,卻超過10年沒有任何調查紀錄。但從2019年起,金門白海豚擱淺數量大幅增加,短短4年內擱淺了11隻白海豚,相較同時期,台灣僅2隻白海豚擱淺,這個數字透露出不尋常。

曾鉦琮說:「在金門地區主要的擱淺物種,第一名是露脊鼠海豚,第二名是白海豚。白海豚一年會有兩、三隻擱淺,台灣一年可能不到一隻,還有金門擱淺的個體都是小朋友,大概有90%都不到一歲,所以我們很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正視鯨豚之死,尋求解答,中華鯨豚協會自籌經費調查,我們也跟著飛到金門,上船出海。中華鯨豚協會志工說:「通常會喊上線,上線的意思就是,我們在工作狀態。」船的空間有限,小船上六個人,扣除船長,其他五人都得分工尋找白海豚。每分每秒都要保持專注,追求觀測視野零死角,華視新聞雜誌記者化身一日調查員,一刻不得閒。

曾鉦琮說:「鯨豚調查通常會想要知道一些環境因子,會採水樣,裡面就會有一些基礎的海洋物理的數字。」

記者Siku Yaway說:「我們現在跟著中華鯨豚協會,來到了金門跟廈門之間的金廈航道,主要來這裡的目的,是要觀測白海豚與其他鯨豚的活動狀況。從早上的凌晨五點出海,在海上會待大約六個小時,觀測時間非常長,所以防曬工作也要做好。」也因為船上座位吃緊,華視記者得輪流到船上拍攝採訪。記者盧松佑說:「記者目前正跟著鯨豚協會的人一同出海,目前我們位置是位於金門與廈門之間的海。」

這趟9天行程,每天待在海上時間都超過8個小時,但卻是一無所獲,像這樣越來越難見到海豚的狀況,竟變成常態。曾鉦琮說:「下降地很嚴重,因為我們去年只出了13天,看到了4次5隻白海豚。今年算一算應該出去快20天,只看到了2次只有3隻,不論數量跟看到的次數都腰斬,這讓我們非常擔憂。」

我們只能從鯨豚協會,今年7月目擊到白海豚的影片,來一窺海中精靈的美。而牠們的生活空間,究竟遇上哪些威脅?這天在海上的我們,直擊上百艘中國抽砂船聚集,還有橫衝直撞的中國海巡。

曾鉦琮說:「中國那邊想要填砂造陸、蓋廈門機場,有非常多的船隻大量地抽砂,甚至造成金門的馬山,海底的地形大量改變。小金門之間跨海大橋的建造,可能也有多多少少影響一些白海豚。金門海域有非常多流刺網的放網,跟白海豚會出沒地點是完全重合的,白海豚的尾幹上,有一條一條網具的切痕,去年我們辨識到五隻金門的白海豚,就有兩隻尾幹上就有切痕,今年我們拍到三隻白海豚,就有一隻尾幹上有切痕。」

人類從海洋攫取大量資源,不論是令人吃驚的「吃鯨」,還是毫無止境的抹殺海洋生態,我們不能忽視,在無止盡開發的同時,有無數海洋生物,正為人類付出慘痛代價。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