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FT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期結束?

綜合報導  / 中國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25)日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倫敦金融時報》的一篇社論,世界銀行公布再次將中國的經濟增長大幅下調至2.8%,原因是疫情封控以及出生率下降,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Financial Times》,倫敦《金融時報》最新的一篇全球社論,這篇文章特別是針對在20大之後,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到底在哪裡,文章在標題上面的補充標題特別提醒我們的是,怎麼讓中國的人民願意花更多的錢存更少的錢,中國必須有一個新的做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最近世界銀行特別調低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從原來的5.5%,他們覺得可能只能到2.8%,如果世界銀行的預測是真的,代表其實隨著20大開完之後,到底中國能不能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存疑的,而更重要的是,在20大之後,習近平面臨的挑戰可能是怎麼找到去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第2個動力。

在這個文章裡面,倫敦《金融時報》特別提醒,過去其實中國也曾經遇到所謂經濟增長的放慢,可是這一次,倫敦《金融時報》覺得跟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有可能是結構性的一個阻礙,為什麼這麼說?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很多人會說,現在中國經濟的放慢是來自於清零政策的強硬推行,造成中國經濟的衰退。

不過更重要的是,其實在清零政策之前,我們就看到中國房地產的欲振乏力,還有地方財政的一個慢慢的往下走,這2件事情造成整個經濟的增長確實沒有辦法像前20年走得這麼快,而更重要的是老齡化的人口,還有人口增長率就是出生率,也拚命在往下走,過去10年其實整個中國人口的出生率降低了45%,這些因素加起來就變成中國的經濟現在就開始數據越來越難看。

倫敦《金融時報》在文章裡面特別建議,中國政府要特別想辦法,去讓中國本來就高於全世界22.5%的45%的儲蓄率,能夠去增加消費,因為了解中國的人都知道,從1980年代以來,因為中國受過了太多的折磨,所以很多人沒有安全感,寧願多存一點錢來以防不時之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很高,可是現階段,隨著城鎮移動人口的減少,過去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農村的農民工也變得比較少。

所以倫敦《金融時報》,在文章裡面特別建議中國政府2個方式,第1個是不是要想辦法把所謂的財政轉移或支持往退休基金,去讓老百姓覺得他老有所依,比較願意花錢,比較有安全感,第2個當然就是,努力發展資本市場或金融市場,只有把資本市場跟金融體制發展好,才能讓整個中國的儲蓄,轉到促進資本支出,跟生產設備的發展上面。

這些動作看起來都不容易,中國能不能解決目前碰到的結構性的問題,在下一波經濟增長裡面找到新的動力,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20大之後,有關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的一個觀察,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