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硬體到管理方面 醫學中心落實醫療永續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隨著環境變遷的影響,國際2050淨零排放,各企業紛紛提出永續報告書,就連醫院也不例外,但醫院不同於其他企業,需要耗電耗能源的醫療設備和藥品,因此如何節能減碳成為難題,FOCUS專題這次要帶您了解,身為醫學中心的長庚醫院,如何從大面向的綠建築、雨水回收,到內部減少醫療廢棄物的產生,從上到下的管理,盡可能在搶救生命的同時,也能落實醫療永續。

從出生到死亡從急救到康復,醫院是搶救生命的中心,24小時全年無休,人力不能少水電更不能停,只是如何在搶救生命的同時,打造醫療永續,身為醫學中心的長庚醫院,從內部減少醫療廢棄物開始,手借我看我要抽血,幫我輕輕握拳頭就可以了,來到抽血櫃台,了解體內發炎指數的檢體都在這裡,每個採檢管依照顏色分析的項目不同,光是林口長庚,每天抽血人數至少2千人起跳,每個月平均就要消耗45萬支採檢管,加上採檢管裝有體液和血液無法回收,多一個採檢管就多一樣要被丟棄的垃圾,因此廢棄物減量先從這裡開始。

掃了這個QR Code ,報到之後呢,我們後台就能夠把這些資訊能夠去自動計算,他的檢體的支數做整合,單子做合併然後支數做整合,所以以前病人可能一次採檢的話,可能要3到5支的檢體,現在的話大概平均兩支檢體,就可以達到這樣的一個效果了,從前端的病例整合,到把檢驗項目集中在同一支採檢管內,減少採檢管的數量,這需要醫療技術的升級。

主播雷雅說:「我們來到的是林口長庚中央檢驗室,基本上這裡就是檢驗科的心臟,我們在樓下的抽血中心所有的檢體,最後都會透過自動化的方式,來到我頭上的這個天空步道,送進生化免疫分析儀當中,做相關的分析。」

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醫檢組長古柏文說:「軌道式的一個合併的分析方式,可以將原來可能在,不同科室的檢體合併在一起,我們一台機器上面,大概有30到50項的一個檢驗項目,所以1支試管就可以檢測所有的項目。」目前光是林口長庚醫院這一個院區,每個月可以減少2萬支採檢管,重量減少1千公斤,大約占總檢體量的5%。

不只如此,藥品的包裝也針對不同需求縮小包材,減少藥品的浪費。長庚醫院藥事管理部組長陳玉瑩說:「那在洗腎的時候所用到的一個,我們叫碳酸氫鈉,早期用的就是比較大包的,實質上我們只有用到裡頭的500公克而已,跟廠商討論有沒有可能,幫我們設計一個500公克的,然後剛好用完就是不需要丟棄。」

在經過各方的努力下,生物醫療廢棄物,2020年減量了7萬6千公斤,除了2021年因為新冠疫情特殊原因上升外,整體努力下降中,就連生活廢棄物也持續減量,2020年減量31萬7千公斤,2021年更是比上一年減少2倍,減量了67萬326公斤。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 程文俊說:「採購我們會找綠能廠商來投標,然後他本身有綠色的產品為優先,我想困難的地方是,有些你藥物,因為有些是沒有辦法取代,但是就是要慢慢慢慢來做改善。」在有限的情況下,要做到完全的節能減碳並不容易,長庚也思考從建築物下手。

主播雷雅說:「我們現在的位子是在質子治療中心,也是長庚醫院體系之下,第一棟獲獎的綠建築,事實上從2015年之後,長庚醫院體系下所有的建築,都必須符合綠建築的標章,像我左手邊的研究大樓就符合這樣的規定。」質子大樓取得歐亞第1家,全球第2家美國綠建築HC最高等級的認證,50%的綠地、雙層玻璃建置,外牆和屋頂的隔熱設計,整個質子大樓能夠降低建築空調耗電量28%,加上屋頂的太陽能板,即用即發輔助大樓用電,整個長庚體系。

從照明設備的改善、綠能的加入,在2021年,節省用電來到592,784瓩,雨水回收系統也升級,除了醫院內生活用水管線配置,讓水資源直接回收,醫院周圍的水溝也通通都是蒐集雨水的管道。長庚尖端工務課機電課長邱創裕說:「排水溝的話會它整個系統都會集中到,我們現在看到所在的位置,這個部分都是在我們的雨水的回收池,那雨水回收池水滿的時候,就會另外到我們的回收水池。」

設置的雨水回收池來到一定的蓄水量,就會進到中水回收系統,長庚尖端工務課機電課長邱創裕說:「包括我們的綠地澆灌,然後還有沖廁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冷卻水塔的用水,這個部分是我們的,中水的回收用水的用途。」

這樣系統的設置讓長庚醫院體系的水回收情形,在2021年逐步提升到11.86%,硬體設備的升級落實節能減碳,那軟體上呢,從事遠距醫療,事實上你減少的碳排,可以達到一半,因為病患不用舟車勞頓那麼遠跑過來,醫生也不用跑過去,這個是長期的一個奮鬥,醫療體系不同於其他企業,需要耗電耗能的醫療設備及藥品,在溫室氣體排放量中,位居服務業之冠,打造綠色醫院,後疫情時代的醫療體系,面對2050淨零轉型,醫療永續是難題也是趨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