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編譯
位於歐陸西北角的荷蘭,地小人稠,必須與海爭陸。因此她的建築工程實力舉世屬一屬二。但荷蘭人不僅會挑戰大自然,更學習如何跟大自然相處。從一座蓋在水底下的橋樑,就能窺出全貌。
人定勝天的觀念讓現代工程幾乎無往不利。遇到山就開隧道、遇到水就搭橋樑。公路上柵欄放下,路面翹起90度,從側面看到一根根桅杆通過,原來這裡有座橋樑。歐陸西北角的荷蘭是這樣架橋樑的。
而這座連接荷蘭本土和外海人工島的橋,更顛覆了過去人們對橋的認知。因為橋是建在航道之下,船隻在上面航行,汽車在水下走的,原來當初要建立本土和人工島的連絡道路時,搭橋是最簡單最省錢的作法但破壞自然景觀,而開鑿水下隧道保留船隻航道的作法,預算過高,最後設計師結合二者,建造了這座水下橋樑,每天供三萬輛汽車往來。
這座橋也呈現了荷蘭人是如何看重大自然,因為荷蘭與海爭地是不得已。但維護僅有的國土,因此在荷蘭建築工程格外強調與河海並存。不只靠風車把裡面的積水抽出去,更充份利用現有的水道,讓水往外流。因此構築了一座座與海爭地、還地於河的現代工程。不僅成為觀光主題,更成為世人學習和自然共存的榜樣。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