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甫 / 法國
「神等著自己的宮殿用愛修築,世人卻帶來了石頭。」先知泰戈爾從沒預料到,隨著全球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世界已經沒有信心等待有神,轉角那排巴黎知名的花神咖啡座,不僅因黃背心運動的爆發,再也令人坐立難安,六八運動後最大規模的抗爭就此自巴黎遍地烽火。然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全球化力道,除了波及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人文學院併系縮編、匈牙利中歐大學遭到強迫停招,連同歐洲各大學受壓迫的學生,已經開始與巴黎串連重新召喚「六八運動」跨境擴大抗爭。
六八運動的內涵
「一場革命運動的成功不會侷限在自身之上,反而在於它爆發時給予人們何種震撼和切身的感受,如何開啟他們的思索。這些餘波會累積成一個擁有未竟之志的不朽遺跡,就像一座被全新遊歷者用石頭築高的墳塚。」德勒茲(Gilles Deleuze)與瓜達里(Félix Guattari)為六八運動所下的註解,源自於歐美自戰後爆發嬰兒潮,人數大幅成長的青年與勞工,面臨著教育制度僵化、宿舍不敷需求、大學減招、畢業即失業、約聘雇勞工大幅增加、勞資關係不協調等僵局。隨著美國反戰運動與越戰的雙方對峙,年輕人開始認為學運是改革社會的方法之一。
1968年三月底,超過百名大學生佔領巴黎農泰爾文學院(今巴黎第十大學),開始宣揚反戰與大學改革的理念,但學運領袖丹尼柯恩班迪(紅髮丹尼Daniel Cohn-Bendit)卻遭到司法審查,導致運動蔓延至五月,學生再佔領索邦神學院(Sorbonne),招致校長宣布關閉學校,並以警力強行驅散學生爆發衝突。當示威行動與衝突升級至法國全國後,工人階級隨後加入學運,演變成全國性大罷工、反對戴高樂政權,高達七十萬名的大學生、高中生、工人在全國抗議遊行,罷工人數更高達一千萬,這場全國陷於癱瘓、國家機器停擺的社會運動,就是史稱的「五月風暴」。
「六八運動」以政府跟工會簽訂「葛內爾合約」(accords de Grenelle)後落幕,合約中政府承諾改革高中會考的實行制度、提高勞工的薪資所得、工會在企業團體公司中可以自由行使工會權;精神上解放了保守的法國社會,讓思想百花齊放,刺激了「新社會運動」,促使國際重新思考經濟、社會與大自然之關係,尤重個人自我的實現、環保、反戰、LGBT人權,所以當時在法國同性戀違法、電視新聞節目需要審查、女性上班時不得穿褲裝、不得墮胎、已婚婦女需要丈夫同意才能在銀行開戶等現象,都在六八運動後逐漸改善。
此外,六八運動掀起的國際浪潮,至今仍影響多國政經。在德國目前最新出口民調中,支持率僅次於基民盟的綠黨,就是德國在六八運動後的遺產,學運領袖紅髮丹尼加入德國綠黨至今,仍活躍其中推動理念;1980年後的土耳其第二波女性運動(第一波是凱末爾時代),也是深受六八運動的催化,逐步爭取到伊斯蘭世界鮮少能擁有的墮胎權(參見拙著土耳其女權的發展與衰頹),對比今日土耳其逐漸倒退的人權,六八運動仍具有現代意義。
黃背心運動再起與全球擴散
「Winter is coming!」但起因於調高燃料稅的黃背心熱潮,並未被中東歐的暴雪冷卻,且逐漸蔓延至全球,自巴黎所點燃的大規模抗爭,矛頭除了指向經濟全球化的貧富差距擴大,公民對各國執政團隊越來越沒耐性,人人身著一件汽車上的黃色反光背心,迅速在社群媒體之間快速串聯且流竄的批判內容,卻與五十年前六八運動的困境多有相似。
取消調漲燃油稅、調升基本工資100歐元、加班所得不課稅等措施,為何無法平息眾怒?主要可分成以下幾個層面來分析,首先法國領取政府提撥的社會救濟金、失業救濟金、退休金以及青年專屬補助的人口,就已強佔全國50%,另外近半的工作人口必須支撐全國財政稅收,且所得稅金加總必須徵收近60%,許多中下階級的勞工課稅後的實質生活,已與領社會福利的失業者無異。此外,城郊間通勤的公共運輸無法提供彈性的上下班時間,所以開車賴以為生的上班族群對燃油稅的調漲非常反感。
其次,先進國家許多民眾厭惡加班,加班所得不課稅是無感政策,法國、奧地利與匈牙利政府最新出臺開放假日工作的彈性工時政策,同樣都招致大規模的抗議,形同捨本逐末。如果攤開歐盟各國最新最低薪資標準,以及五年期的失業率來看,法國的最低薪資不但沒有高於他國,法國更是這些國家中唯一失業率沒有明顯逐年減少的國家(下圖二,法國的失業率是英國的兩倍)。
當然調漲基本工資也是假政策,因為先進國家基本上每年都會調漲(臺灣亦然),如果納入考量馬克宏執政期間的消費者物價漲幅、房價房租漲幅都連年攀升,黃背心運動至今仍獲得高度支持的原因就會突顯,中產階級的經濟壓力同樣緊繃也不希望燃油稅調漲。反觀馬克宏取消徵收物業稅(富人稅),凡是個人總資產超過 130 萬歐元的納稅人,擁有的遊艇、跑車等高價值動產等應稅範圍經減免後,富人足以減少近七成的財富稅支出。
經濟全球化的力道與馬克宏無效的改革承諾,導致黃背心運動的全球擴散、抗爭人潮於新年後回籠。從下圖三可以發現法國與瑞士、英國的精華區房價是同一級距,同樣的資金在瑞典、奧地利與荷蘭可以買到兩倍以上的坪數。房價的普遍上漲、勞資關係的緊繃是全球化的產物,也是各國呼應黃背心運動的原因,以德國為例,如果十年前以二十萬歐元在柏林購屋,大概可以獲得今日土耳其安卡拉的坪數,換言之柏林近年的房價翻了三倍,所以德鐵、德航員工身著黃背心全國大罷工並無意外,只是德國的經濟成長與失業率都控制的比法國好些。
意外的是,俄羅斯也出現呼應黃背心的風潮,大約有三千名抗議者聚集在莫斯科市區的公園,抗議市區停車費每小時調漲兩倍,並取消假日免費停車,這股累積的怒火除了抗議市政府剝削人民,最主要是俄羅斯去年大幅提高退休年齡制度的政策惹火公民(退休年齡高於男性平均壽命),所以各國呼應黃背心的原因雖有部分差異,但政府強推無效的政策忽視公民需求,透過社群網路的串聯盡可能的跨國呼應,遂引發黃背心全球擴散(下圖四)。
經濟全球化與歐洲大學的抗議能量
黃背心運動遊行路線一直都沿著協和廣場和香榭麗舍大道,為的是針對執政當局馬克宏政府,不過很快地,傳統抗爭的共和國廣場出現了大量的學生,抗議當局的教育改革不僅修改了入學制度,外國學生攻讀學士學位的註冊費,將從每年的170歐元大幅上升近3000歐元,同時警察在外省逼迫抗議的高中生下跪,並綁上束帶的舉止,引爆學生與勞工的抗爭隊伍合流,匯聚了更大的抗議聲浪。
經濟全球化迫使教育事業轉型成商業,同樣衝擊著歐洲多年,下文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人文學院、匈牙利的中歐大學為例,分析經濟全球化為何助長歐洲大學的抗議聲量,串聯回應黃背心運動。2015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董事會以有效運用經費為名,計劃廢除阿拉伯語與希伯來語等語言系所,並將哲學、荷蘭文學、歷史與英語科系合併為「人文」學位(Liberal Arts),不滿校方蠻橫的學生,發起「人文遊行」(Humanities Rally)要求公平分配大學預算,最後演變成占領阿姆斯特丹大學城的建築物Bungehuis。
隨著英國、加拿大、美國,甚至緬甸、菲律賓等地區,多所大學發起響應荷蘭的活動,當時的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學生,占領了著名的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不滿校方不斷削減教育經費,並以盈利凌駕學術;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生,同樣於校園發起占領運動,抗議校方盈利導向的教育,提出包括提供免費、不以營利為目、普遍可得的教育訴求。很快地,其他國家呼應的熱潮就褪去,不過人文遊行三年來深度紮根社群網路成立粉專,訴求對象轉向先從荷蘭自己的大學串聯做起,一直到黃背心爆發前,荷蘭的各大學就已經一同辦講座與倡議,並聲援同一時間經營狀況也不理想的匈牙利中歐大學。
自黃背心爆發後,在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數位人文課程、同時也是人文遊行的倡議者Rens Bod教授,號召抗議者配戴大學國際間抗爭的標誌「紅色的四方牌子」加入「WO in Actie」這項活動,抗議中央政府逐年減少每名學生的教育津貼、不斷下降的師生比例,以及約聘雇的大學講師與教授不斷增加。醞釀六八運動的原因,同樣出現在今天的法國與荷蘭,荷蘭遊行隊伍已超過兩千人的聲量呼應並激勵了法國的黃背心運動,不少荷蘭的倡議者也開始身著黃背心。
至於匈牙利名校中歐大學則複雜許多,1991年在蘇聯解體背景下,匈牙利中歐大學獲金融鉅子索羅斯支持成立,大力提倡與研究當代社會的民主政治與人權,希望創造一個以西方教學模式為基礎,卻具有獨特中歐視野的研究機構,並培養能夠領導東歐和中歐民主化進程的精銳。
中歐大學是經濟全球化擴張大學校區的案例之一,註冊在美國紐約的中歐大學,收支與核銷自外於匈牙利的情況,在匈牙利極權總理奧班的眼裡十分刺眼,且大學不斷鼓吹民主衝擊奧班的政權正當性,多年來一直想要驅逐中歐大學。很快地,奧班近日不僅簽署了關閉中歐大學的法案,新的勞工法出臺亦大幅提升了雇主可依法要求員工加班工時上限,每年加班從250小時增至400小時,且雇主支付加班費的期限由一年延長至三年,被公民譏為「奴隸法」。在匈牙利反對黨號召近一萬五千名抗議者中,很多是中歐大學的學生菁英,擔憂自己未來的勞動條件之外,隨著中歐大學校區被迫搬遷至維也納,增加開支或沒有辦法畢業的困境,招致匈牙利不分勞工與學生都呼應了黃背心運動。
走筆至此,義大利激進右翼的執政聯盟已公開力挺黃背心,高呼「黃背心的同志們,別放棄!」並承諾將開放五星運動所使用、卻具爭議的網路直接民主平台「盧梭系統」,幫助黃背心重新組織再集結。在黃背心運動未來走向更趨複雜之時,我們除了爬梳上述的種種政經局勢之外,重新比較並探討六八運動與黃背心之間的差異點—左派勢力與國際主義串聯為何失色的原因為何?都將在下回的論述中闡述並與公民社會再次分享。
本文經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原文點此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