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21)日要為大家解讀,《英國倫敦金融時報》的全球社論,指出地球上空軌道的人造衛星越來越多,但卻始終沒有統一管理規範,太空產業不應該各自為政,否則恐怕會天下大亂。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FINANCIALTIMES》《倫敦金融時報》的一篇全球社論,這篇社論議題非常有意思,他寫的是這個世界急需一個太空產業的管理規則,而副標題寫的是馬斯克,很可能給我們一些非常重要的提醒。
文章一開始他就提到,特斯拉的創辦人也是SPACEX創辦人馬斯克,在2010年,他的獵鷹9號第一次發射,開啟了全世界看到一個新的領域太空產業,接著他的SPACEX發明了可以重複使用的,把火箭送入衛星,也讓全世界發現太空產業的成本越來越低,可是整個的發展,當我們非常興奮的時候也要注意,後面其實有很多的RISK風險。
歐洲航太中心ESA的航太主任,約瑟夫阿施巴赫就特別提醒,其實到現在,全世界使用的太空產業的管理規則,還是1967年一個老掉牙的規則,而那個規則在當時是說,太空是屬於全世界的,可是落到每個國家,每個國家各有各的一種管理方式,可是隨著在天空的衛星越來越多,譬如說馬斯克的SPACEX,已經擁有2千顆以上在天空的衛星,而未來的幾年,他還要增加到1萬2千個,就是他的星鏈的計畫,更不要說未來10年,全世界可能有上10萬顆的衛星,會進入太空。
可是目前為止,如果我們把太空想成是路肩的道路,它沒有之間協調的管理規則,它也沒有交通管理的共同法規,更不要說國跟國之間,在軌道上面的安排,也就是說,在這麼一個太空的低軌地方,如果沒有一些適當的管理規則,未來有很多的風險會互相衝撞,譬如說2019年,俄羅斯就曾經摧毀一個在海外的廢棄的衛星,產生了3千多片的衛星的碎片,到現在變成了3萬多片,可以追蹤的碎片隨時都可能會造成一些的撞擊跟傷害。
可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人針對這樣的議題,提出一些明確的管理規則,所以《倫敦金融時報》特別呼籲我們,當太空產業越來越興盛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去做好管理規則,甚至讓政府跟民間企業共同取得共識,來讓太空產業往正面發展,我想這是全世界的政府,當然台灣也包括在內,需要深思的一個重要議題,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太空產業《倫敦金融時報》的一篇社論,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