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19)日要為大家解讀,中國滴滴從紐約退市,改在香港上市,象徵著中國對美國反將一軍,玩起了非對稱性脫鉤戰略,其最終目的就是擺脫對美元金融體系的依賴,甚至在第三世界國家建立人民幣金融體系。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日我想跟大家談的是非常非常熱的一個議題,就是中美的對峙,從貿易到科技到地緣政治,現在到了金融領域,12月3日我們看到中國最大的叫車企業滴滴,突然宣布要從紐約下市,回到香港上市,這件事情其實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震驚,沒想到動作那麼快。
事實上從川普時代的中美貿易對峙以來,全世界不管是投資人政治家或企業家,無不聚精會神的去看待中美之間到底會怎麼脫鉤,而多大程度、速度多快會進行脫鉤,隨著滴滴下市的宣布,我想在金融領域的脫鉤確實圖像越來越明顯,事實上如果有了解全球資本市場的都知道,其實整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還有258家,累積的估值超過2.1兆,這麼多的企業在滴滴下市之後,可能陸續都會有下市的壓力。
而事實上早在2019年,阿里巴巴宣布在香港二次上市,其實就已經是一個預先的動作,而滴滴的下市更是宣布過往曾經被中國政府默許的紅籌模式,再也不會回來了,事實上在1993年,第一個中國科技企業在美國紐約上市時候,當時的中國承認中國科技企業,可以在美國獲得更低廉的資本支持,可以獲得更成熟的企業管理提升,甚至獲得很多的機構投資者的支持去改善他的戰略發展。
可是隨著時間的過去,隨著中美的對峙,這樣的情況所謂的VIE架構,看起來是不會再發生了,事實上我們從這一次滴滴的下市也看得出來,其實整個《經濟學人》就以非對稱性的脫鉤,來形容這一次滴滴的下市,而在過去20年來確實是依賴美國的資本市場,中國的科技企業才會發展得這麼快,像我們熟悉的新浪、搜狐、網易、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都是這樣的邏輯,可是這一次卻不是由美國發動非對稱性的競爭,而是中國主動「以其人之道,反諸其人」。
我們看到過去2年COVID-19肆虐,中國卻在大張旗鼓的開放它的金融市場,到目前為止以JP摩根為主,整個增加了投資敞口,在中國超過9%,更不要說以今年以來前9個月,全世界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超過1千億美金,所以《經濟學人》就認為,中國正在進行一個,中國金融的非對稱性脫鉤,也就是說當他讓西方的世界越來越依賴中國的同時,中國正在減少對西方的依賴。
當然主要焦點就是美元體系,因為我們知道,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其實中美之間並沒有緩和的情況,即使拜登上台,科技貿易關稅,甚至民主同盟的連結越來越強,而美元體系一直是中國無法擺脫的一個最大的包袱,因為不管經濟的制裁,不管是在金流貿易、資本的流動,你都很難擺脫美元體系的押注,所以美元體系,已經變成中美之間最後的一道關卡。
而事實上在今年3月,GOOGLE的前CEO創辦人,埃里克施密特,就曾經對白宮提出了一個,中國戰略小組的白皮書,裡面就建議,要對中國進行精準性的非對稱性的競爭,叫做ASYMMETRICCOMPETITION,事實上拜登也正面回應,甚至以小院高牆來形容中美之間的對峙,可是8個月過去了,不管在科技貿易上成果不強,沒想到中國反而在金融市場上的動作越來越大。
我們必須要知道,整個中美之間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因為美國頒布了法律,要求中國的企業必須揭露所有的審計報告,因為這樣的一個情況,讓中國覺得,他很多的數據庫或者企業的經營狀況會被美國掌握,可是我們現在要去想的是,美國的方式到底會不會成功,事實上從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看到中國宣布的雙循環,是不是有可能反而倒逼中國去把他的硬科技,包括半導體新能源發展得更好,另外中國會不會把這個非對稱性的戰略應用到其他國家,甚至獲得第三個國家取代美元體系,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中美對峙之下,代表金融領域的脫鉤序幕已經揭開。
而資本市場我說過很多次,不管疫情什麼時候發生,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可是唯一確定的就是,全世界的資本非常浮濫,誰能夠把資本市場的故事說好,確實就可以吸引,越多的資本流入,而中國在這個戰略上面,我個人覺得還是滿清晰的,而回到台灣,我們台灣在整個戰略裡面,尤其對資本市場相對來說,不是那麼熟悉的我們,又做好準備了嗎,我想這個是所有政府民間企業、資本市場,都必須要深思的一個議題,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中美金融脫鉤的議題,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