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訓練養成過程 傳承貝都因人文化

獵鷹訓練養成過程 傳承貝都因人文化 | 華視新聞

張珮雲 編譯  / 卡達

奧運或世界盃足球賽等體育賽事,不僅是各地體育菁英競技的地方,更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機會。12月落幕的卡達世界盃足球賽,讓世人有機會接觸卡達的文化。而從卡達人「養」獵鷹、「賽」獵鷹的文化,可以一窺卡達「貝都因人」的歷史傳統。

夕陽西下,大人忙著操練獵鷹飛行與獵捕的能力,讓小朋友耳濡目染,傳承「貝都因人」文化。男孩讓生性屬於猛禽的獵鷹站在手上,絲毫不怕獵鷹的利嘴撕咬他。

獵鷹飼主,蘇丹賓納薩爾‧阿哈邁說:「I was 10 or 11 years old when I owned my first falcon(我10歲、11歲時擁有畢生第一隻獵鷹)。」、「The relationship I have with the falcons - they are now like our children.(我與獵鷹的關係,牠們就像我的孩子)。」

自古以來獵鷹跟駱駝、山羊,都是分布在中東和北非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非常重要的財產。

每一個貝都因的孩子,都必須學會如何飼養、訓練獵鷹獵捕食物。1隻好的獵鷹能供應3、4個家庭的肉食來源。幾個世紀過去了,石油的出現讓貝都因人從遊牧、半遊牧的生活,漸漸定居下來,但是文化傳承不能中斷。

今日的貝都因人仍馴養獵鷹,但目的已從「覓食謀生」轉變成了「嗜好運動」,連帶形成新的「獵鷹」產業。獵鷹競速、獵捕,成了一種非常受歡迎的賽事;獵鷹奪冠,飼主跟著風光。

而無人機、搖控飛機等科技的幫助,讓訓練獵鷹竄起、俯衝的過程更容易。在地人還發展出觀光事業,讓觀光客認識體驗貝都因的文化。透過選美創造玩鳥賞鳥的市場。評審品頭論足,從血統、頭型、眼力和羽毛等項目來評鑑。參加選美的獵鷹各個身價不凡。2020年年底,一隻獵鷹創下17萬美元,約522萬台幣身價的紀錄。不難想像,阿拉伯王子為何甘願為80隻心愛的獵鷹包下一架飛機了。

不過有比賽、就會有傷兵。獵鷹折翼送醫,飼主焦急等候超音波的結果,等候加護病房裡的獵鷹、從麻醉中甦醒。獵鷹飼主說:「我有1個孩子牠是第2個。」有病看病,沒病就來美容。修修利爪、鷹嘴,讓獵鷹更美。貝都因人在獵鷹身上很敢花錢,因為獵鷹不只是財富榮耀的象徵,還是現代與傳統情感的連結。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