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轉為「雙重承認」? 東西德、南北韓為國際前例

外交轉為「雙重承認」? 東西德、南北韓為國際前例 | 華視新聞

綜合報導  / 南韓

我國在昨(26)日與宏都拉斯斷絕82年邦交關係,外交部長吳釗燮在記者會上表示,不排除與非邦交國家交往的任何狀況,被解讀為過往「不接受雙重承認」的政策已經轉變,究竟何謂雙重承認?國際上又有哪些雙重承認的案例,一起透過以下這則專題來了解。

外交部長吳釗燮:「有關於我們跟其他,非邦交國家的交往,我們是沒有排除任何狀況。」在宣布與宏都拉斯斷交的記者會上,外交部長吳釗燮的這段話,被解讀成外交方向轉變,要推動「雙重承認」,所謂「雙重承認」,指的是兩岸分別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第三國可以同時承認這兩國,1971年美國曾力勸國民黨政府,考慮雙重承認,但蔣介石緊踩中華民國代表唯一正統「中國」,中國共產黨為叛亂團體的「漢賊不兩立」立場,堅持退出聯合國。

李登輝政府時期推動務實外交,主張特殊國與國關係,希望在國際社會上營造雙重承認。外交部長吳釗燮:「有任何的國家,希望能夠跟我們,提升跟我們的關係,不管是政治的關係,外交的關係,或者是說經貿文化的關係,我們都會認真來思考。」如同吳釗燮的回應,現今的蔡英文政府則秉持兩岸互不隸屬立場,力求多方強化民主台灣的外交空間。

澳洲ABCNEWS主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德國被一分為二,同盟國(美英法)占領了西部,蘇聯則是占領東部。」二戰納粹德國戰敗後,簡稱「西德」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1949年5月23日宣布成立,同年10月7號簡稱「東德」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影片旁白:「在1955年西德加入北約,東德加入華沙公約組織,東西德間的分裂擴大,因為冷戰緊張關係更加強烈。」

冷戰期間兩德曾經歷過,堅持一個民族一個政權,類似漢賊不兩立的對立時期,都堅持自己代表德國,盡一切可能打擊對方代表德國的正當性,西德也拒絕與所有,跟東德建交的國家往來,兩德外交拉鋸不斷,但也因此都無法加入聯合國。

影片旁白:「兩德在1973年,成為聯合國會員國。」1969年10月上台的西德總理布蘭特,不再堅持與東德建交的國家斷絕往來,立場轉變為一個民族兩個政權,到了1972年東西德簽訂《兩德基礎條約》,內容強調雙方在平等權利基礎上,發展正常關係,並且在國際事務上不能互為代表,為誰代表德國的問題畫下休止符,並以「平行代表權」方式加入聯合國,而後3年內東德獲得115個國家的承認,兩德在實質關係上,以兩個國家的形式進行交流。

時任美國總統雷根(1987.6.12):「戈巴契夫先生,拆掉這堵牆吧。」柏林圍牆在1989年11月9日,被敲碎成瓦礫堆,東西德在1990年10月3日,正式統一,也終結了兩德在國際上的雙重承認時期。

WION主播:「就在1948這一年,兩個分離的政府,分別在由北緯38度線,區分的南北韓成立,北韓隸屬蘇聯陣營,南韓則是與美國一起。」韓國原是一個獨立國家,但1910年遭到日本併吞,《開羅宣言》明確指出,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將獲得自由獨立,但由於美蘇兩國冷戰開始,朝鮮半島自從1948年起,分裂為南北韓。而南北韓憲法都各自主張,有權代表朝鮮半島全體。

1970年代初期,在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下,兩韓態度發生轉變,北韓不再堅持以武力入侵南韓,首爾則在1973年透過特別聲明,明白指出南北韓互不干涉內政侵犯對方,並且不反對與北韓,同時參與國際組織與進入聯合國,也提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的說法,承認北韓的國家從此迅速增加,正式展開兩韓的雙重承認,1976年中同時承認雙方的國家,從一個都沒有達到了49國,如今南韓有190個邦交國,北韓則有160個,這些國家大都同時承認,「兩個韓國」的事實。

Arirang News記者:「在1991年9月17日,兩韓正式加入聯合國。」1991年聯合國安理會,全體一致通過兩韓的入聯申請案,即便南北韓之間,並不承認對方的國家性,不過雙方在外交上,接受雙重承認,在國際組織參與上,也相互容許「一國兩席」式的,雙重代表權。

無論是東西德的「一個民族兩個國家兩個政府」,或是南北韓所採取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兩個政府」,轉折都建立在雙方,尊重彼此和平共存的生存空間上,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仍堅持零和遊戲,要求第三國必須和我國斷交,才能與他建交,現今兩岸國際外交局勢,是否能朝雙重承認發展,有待進一步觀察與討論。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