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中國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中國地方政府面臨鉅額負債狀況嚴重,現金嚴重短缺的地方政府,透過左手賣出、右手買進的方式,虛構土地和其他國有資產交易,有70個地區用這樣偽造的交易紀錄,虛增高達12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約新台幣3700億元,其中有超過6成,發生在縣級政府;而地方政府之所這麼做,主要原因在於地方政府長期以來,都依賴土地出售為主要收入來源,但近幾個月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幾乎崩盤,而當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降之際,3年的清零政策,又不斷增加支出需求,為地方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過往讓全球投資人趨之若鶩的中國式經濟崛起,如今恐怕將成為負面教材。
Firstpost主播夏爾瑪說:「中國的地方政府急需現金,他們面臨鉅額負債。」中國各地方政府,深陷債務危機,Firstpost主播夏爾瑪說:「中國有70個地區偽造紀錄,虛增高達12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外媒揭露,現金嚴重短缺的地方政府,透過左手賣右手買的方式,虛構土地和其他國有資產交易,進行資金轉移,WSJ中國分社社長鄭子揚說:「估計房地產市場,占中國經濟的25%,甚至是3分之1。」
中國地方政府,長期以來一直依賴土地出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但近幾個月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幾乎崩盤,市場對土地需求大幅萎縮,2021年地方政府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占總收入的41.6%,但2022年,這筆收入大幅減少了23%,而這個數字甚至已經將,虛構的交易包含在內,Firstpost主播夏爾瑪說:「(地方政府)創造空頭買家的假文件,再偽造買賣紀錄,呈現出有土地販售的紀錄,但全都是假的。」把土地賣給自己創造的假買家,文件上改了持有者姓名,新添了收入,卻根本沒有那筆錢,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折合台幣約3700億元的虛增收入,有超過6成發生在縣級政府。
彭博社記者說:「鶴崗只是全中國各地方政府,面臨23兆美元債務危機的,冰山一角。」而把地方政府逼到必須假買賣的債務,究竟有多嚴重,中國地方債總額,包括政府官方借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以及政策性銀行持有的債務在內,大約是23兆美元,折合新台幣是705.69兆,而且有半數中國城市的償債義務,已經超過收入的10%,甚至有半數的中國城市,連償還債務利息都有困難,Firstpost主播夏爾瑪說:「中國地方官員已經走投無路,他們面臨鉅額償債義務,但根本沒有錢可以還債。」
把這些債務轉換成人民生活日常,在靠近俄羅斯邊境的黑龍江省鶴崗市,負債是財政收入的2倍多,地方政府被迫要財政重整,緊縮財政支出或增加收入,於是嚴寒冬季時室內暖氣,不足以真正保暖,計程車司機收到更多,要繳罰款的交通違規罰單,公立學校教師擔憂隨時會被裁員,街道清潔工的工資,一拖延就是2個月,彭博社記者梅格爾說:「(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房地產市場,對於住房的需求並不存在,下跌的人口數使得住房需求,難以回到現在的供房水平。」當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降之際,3年清零政策不斷增加支出需求,為地方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嚴重損害經濟活動,即便是中國經濟產出,最高的廣東省,面對用於包括檢測,疫苗接種封鎖等,與疫情防控相關,高達220億美元,大約6800多億台幣的支出,也是苦喊吃不消。
Firstpost主播夏爾瑪說「他(習近平)對清零的執著,影響了經濟。」面對如此困境,經濟學家紛紛表示要解套,中央政府就必須要介入,將更多地方債務,納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彭博社記者梅格爾說:「中央政府並不願意,吸收地方負債,而是要強制各省自行解決,因此也可以看到債務問題,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在各省不斷如吹氣球般脹大,有些省分難以處理苦苦掙扎。」Firstpost主播夏爾瑪說:「債務的沉重負擔,將加劇不信任,偽造的土地買賣紀錄,會摧毀投資人信心,中國經驗現在已經成為,什麼不要做的案例。」一度是全球投資人,趨之若鶩的中國式經濟崛起,而今面臨嚴峻考驗,是否真的成為負面教材,考驗著中國領導人的智慧與決策。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