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 搶救台灣影像|膠卷裡的祕密|華視新聞雜誌

李婉婷 採訪/撰稿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現代的數位化電影院,是以檔案形式播放電影,但其實在數位化之前,電影的儲存載具是膠片,影片保存有一定的年限。「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是目前台灣唯一典藏影視聽資產的專責機構,收藏了一萬八千多部影片。不過,恐怕還有更多已經酸蝕、結塊、發霉的膠卷,還被棄置在荒廢的戲院、垃圾場,甚至地下室倉庫裡。影像修復人員如何找到這些過去的影音瑰寶,又如何讓膠卷起死回生,讓老電影活過來?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一起來看。

1967年上映的武俠電影龍門客棧,曾獲得第六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編劇獎,這部電影,是當年台灣的票房冠軍,不過原本儲存影像的膠片,一度毀損,以人工複製重建畫面之後,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國家影視聽中心組長邱繼諺說:「以現在的環境來講,沖印的產業事實上,已經逐漸地沒落了。我們其實就是希望,將我們庫房裡面所有的膠片,做數位化保存,數位化典藏。這件事是跟時間在做賽跑,因為膠片會逐步劣化,這個是不等人的,就算我們用恆溫恆溼,低溫低溼的環境去保存它,我們也只是延緩它的劣化而已。」

邱繼諺說:「戀愛與義務這部片,在早期,被電影界認為是已經失傳的影片。當時有一個資深的外交官,他其實非常喜歡阮玲玉,主演的這部戀愛與義務,他就去買了一份拷貝,他就帶著這個拷貝,四處去他的外交之旅,他去世之後,後來我們就發現了。這個是一個對電影界,非常重要的一部片,就這樣出土了,我們一直都把這部片,視為一個鎮館之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所屬隱身在工業區內的樹林片庫是國家級的重要電影資料基地。邱繼諺說:「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是孫越主演的,跟這邊再見阿郎,這個是很多民眾,希望中心可以修復的許願清單。大家可以看到,這邊我們放了非常多的電影拷貝,龍門客棧這個也是我們,早期已經做好數位修復的片。」

記者李婉婷說:「國家影視聽中心,有17間像這樣的庫房,裡頭大約有一萬八千多部,像這樣子的膠片,這些都是台灣過去的電影產業,所留下的珍貴紀錄。」

在膠卷被判死刑之前,他們想方設法讓本土電影,過去締造的時代風潮,藉由修復,有機會重新搬上大銀幕。具有文史價值的「鄉土紀錄片、「芬芳寶島」系列,當年以16釐米膠卷拍攝。影片塵封多年之後,透過膠卷數位化及部分修復,珍貴影像再度重見天日。

國家影視聽中心專員陳昱廷說:「這部片的狀況,它其實前面有非常明顯的持續性刮痕,延續了非常多畫面,同時它還存在著一些,例如畫面抖動,還有非常多小小的髒點跟黴斑。」陳昱廷說:「我一天大概只能處理到幾秒鐘,甚至10幾秒的畫面,我可能看同一個畫面,可能它會跟我,持續相處一兩個禮拜。」

陳昱廷說:「工作雖然看起來非常單調,但是把這些刮痕髒點,黴斑抖動去除掉,其實是非常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我覺得的確前面會是一個,非常枯燥的過程,重複性非常高,可能一部片我們一個人,可能就要修兩萬多張的照片。」

因為影片修復成功,他們內心往往充斥,不言而喻的澎湃與激動。陳昱廷說:「未來民眾可以看到,原來大概50年前的台灣,是長這個樣子,我覺得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邱繼諺說:「我們其實到現在,都還會去到處收藏。不太清楚哪邊有這樣的膠片,所以很多時候可能是影城,像萬代福這種來連繫我們,我們可能知道他們有很多的膠片,我們會去現場看。」

當影像還停留在膠卷儲存的時代,過去的影視作品,多年來可能都存放在,老戲院閒置空間或片庫裡,期待被發掘,等一個機會再次復出。在1980電影娛樂風行的年代,台中的萬代福戲院,有過一段風光歷史。戲院老闆黃炳熙說:「電影的使命都沒了,沒使命了,數位化就沒使命了。」

電影不只是年少時的回憶,也匯集了歷史與文化的台灣記憶,描繪訴說了一些,你我熟悉的故事。黃炳熙說:「以前是龍廳鳳廳,後來就改金銀財寶廳。還有年輕人跟我說,你這個太俗了,要改奧斯卡紐約,我說你去紐約啦,這個年代這樣過得也是感覺很有趣。」

記者李婉婷說:「在影城的倉庫,有大約兩萬卷的膠片,部分甚至遭到鏽蝕還有酸化。修復人員,就是要從這一大片的片海當中,找到台灣過去電影的文化紀錄,做完整處理妥善保存。

修復人員,這天來到台中,再度進入滿是鐵盒的倉庫,找尋國片與台語片,可能的藏身之處。膠片的生命能量有限,日漸消逝是不可逆的定數,修復人員攬下文化保存,與傳承意義的超級任務,只能盡力完成。邱繼諺說:「做基本的過濾,因為我們如果全部帶回去,這個對庫房是很大的壓力。今天主力會是在地下室,那邊也滿多的。」

邱繼諺說:「其實片盒都是鐵鏽,搬運的過程中鐵鏽會飛揚起來,大家經驗都非常充足,也都自己去準備了護目鏡,我們回去基本上渾身都是鐵鏽味。」

他們以最快速度做資料搜尋,決定哪些塵封多年的膠片,需要被後送,歷史任務的重擔,一開始就落在修復人員肩上。架上的膠片生鏽的外殼,影片裡面有哪些祕密,修復後才能解答。邱繼諺說:「基本上有鐵鏽,又酸溢出,造成它影像結晶扭曲變形。」

老舊電影的序幕,能否再次開啟,他們絕對是關鍵人物。邱繼諺說:「我先看這個,全線...不對,驚爆摩天輪,這個應該是外片,上帝三度來瘋狂,這應該算外片。」從各地找來的國片和台語膠卷,到了樹林片庫,還要經過層層檢查,才會進入修復流程。

國家影視聽中心專員詹凱同說:「可能有油漬這都會記錄下來,或者是磁孔破損。」是否修復的取決點,不是鏽蝕的嚴重度,而是影片的重要性歷史價值。影像細部修復,原音重現不失真,最後進入數位化階段。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李智仁說:「修復的過程,是一個非常精密的手工業,典藏還有整飭,接下來要進行修復這些動作,它有許多耗時費工的地方。」

國家影視聽中心組長蔡孟均說:「影像在膠卷上面是這樣,一格一格地被儲存著,我們就透過掃描機,將膠卷上面一格一格的影像,把光打出來,讓影像在上面的攝影機,可以去拍出來,將它轉成一個一個的數位檔案。」李智仁說:「在目前台灣,能夠有這種修復師功力的,事實上並不多,像南藝大還有其他幾所大學的研究所,他們才有這方面專責的培育。我們有很多同仁也是來了之後,再開始做學習,在短時間內,其實我們希望能夠增加人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17個片庫,總計有1萬8千多部的電影庫藏。截至2023年2月,必須緊急處理的台語片和國片,已經修復了76部。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李智仁說:「在50、60年代,其實台灣的台語電影是很發達的。在極盛時期有1千多部,可是目前找回來不到200部,怎麼樣在這兩三年時間,趕快把這160幾部,趕快做修復。」

1962年出品,國台語發音的電影,龍山寺之戀,描述60年代萬華龍山寺一帶,本省與外省族群,在社區中共同生活的故事。

2021年修復後的膠片經典重現,搶救即將消失的影視文化,刻不容緩。李智仁說:「導演們他們回過頭來,自己再看當初拍攝的作品被修復時,他們那種感動是無以復加的。可以讓大家聽到,最原始聲音的呈現,還有畫質,我覺得這個其實是很重要的。文化的記憶跟故事,都在影片裡面,所以如果讓老中青三代都有機會,都能夠看到影像裡面的內容,我覺得那會有更多文化記憶的串聯。」

修復膠片耗時費工,他們卻甘之如飴。陳昱廷說:「修到一些非常有名的片子,或者是有名的導演的話,內心會是比較澎湃跟激動的,不過我理性會告訴我,就是我修誰的片,我都應該要是一視同仁,把它做到最好。」邱繼諺說:「老一輩的記憶,我可以讓它被呈現,這件事對我而言是很棒的。」

老影片滿載舊時代的回憶膠卷裡的祕密彷彿記憶之匣等待被再次發掘重新品味。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