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萬 羅益民 報導 / 台北市
一個人能夠靠著雙手,使自己成為世界文化的尖兵,的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今年八十二歲的李天祿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把他一甲子的歲月,都投注在喜愛的布袋戲上,並且延續了這項民俗藝術的香火,不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保持了傳統布袋戲的精緻優雅,而且還能夠不斷的創新研究,更培養出不少子弟兵,遍布世界各地,連帶的也把布袋戲傳播到世界各國,本單元介紹李天祿的掌中世界,看看他多彩多姿的一生。
十一月十五號下午,在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老家,台北市延平北路老師府的舊式官宅大院前面,北管正吹出熱鬧緊湊的樂聲,為亦宛然掌中劇團,成立六十周年的一系列慶祝活動揭開序幕,民國二十年創立「亦宛然掌中劇團」的李天祿老先生,親切地招呼前來道賀的賓客,八十二歲的他,將他的一生奉獻給戲迷和戲偶,面對各界的祝賀和稱許,李天祿是既高興又感動。
過去,李天祿在戲台上曾經化身過千萬個不同人物,雙手操演過無數的生生死死,戲台上的李天祿刻劃出種種的恩怨情仇,但是戲台下的他卻永遠活力充沛,自然率直,而且平易近人,外面很多晚輩都叫他「阿公」,因為他不論走到那裡,都跟大家相處得像一家人一樣。
李天祿又站上了戲台,為他的第四代弟子,巧宛然掌中劇團打氣。這齣大家熟悉的「濟公傳」,前場的小演師演得栩栩如生,後場的鑼鼓也打得熱鬧滾滾,生動逗趣的口白,逗得台下的觀眾,一會兒目瞪口呆,一會兒笑逐顏開,李天祿看了也很滿意。
最近教育部特別遴選了三名布袋戲藝生,跟隨李天祿學習掌中戲,每個月一萬兩千塊的車馬費補貼,雖然是杯水車薪,倒也聊勝於無,為了慶祝亦宛然六十周年,這三個藝生也來湊上一腳,他們合演的戲碼叫「紅泥關」,取材自「說唐演義」,前場主演的「頭手」吳榮昌,跟李天祿學了七年戲,現在每天上午洗車,下午練戲,樂在其中,自己還抽空去學後場的北管,對布袋戲非常投入。
前場副手梁勇勝,還在念高二,也學了七年的掌中戲,兩個人在前場合作無間,配合後場資深師傅的鑼鼓節奏,讓台下的觀眾看得著迷,連觀眾席上的阿公,也看得目不轉睛。吳榮昌說,李天祿老師的成功是布袋戲界的光榮,但是目前現實環境的冷漠,對後學者是個艱苦的考驗,不過他還是願意花時間去拚一拚。
梁勇勝對師祖李天祿出神入化的演技,非常欽佩,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有能力把恩怨情仇,融入掌中布偶的舉手投足之間,只是他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學到師祖的高妙手藝,他說李天祿是教學嚴格的老師。吳榮昌說,李天祿教戲非常嚴格,要求他們演什麼像什麼,各種布偶角色,走路、身段、出場、入座都有規矩,坐要有坐相,站也要有站相,絲毫不能馬虎。李天祿的兒子李傳燦,從小跟父親學布袋戲,深深體會父親教學的嚴格。
現在,戲台上,李天祿的第一代弟子林金鍊、陳錫煌和李傳燦,三人合作演出「白蛇傳」,吸引了爆滿的觀眾,他們三個前場先生都得到李天祿的真傳,戲偶的一顰一笑,一步一姿,都表現出宛然如真的人間情態。連演師也如入戲中,而後場的師傅,也都是資深的鑼鼓樂師,音樂節奏一緊,一慢,一休,一急,都恰到好處,由於前後場配合得流暢自如,加上歷史口白典雅好聽,很受觀眾的喜愛。
李天祿也就因為他這一份對傳統戲路的堅持,使他的戲有別於時下注重聲光,附庸流行,花俏空泛的「金光戲」,讓戲迷久看不厭,這齣改編的「巧遇姻緣」,也是由李天祿的三位嫡傳弟子主演,全劇沒有對白,主要是用布偶的細膩動作,來表現掌中戲的精緻。這場「跳花窗」,是北管布袋戲流行的武場,而像這樣子耍大瓷碗,可以稱得上是亦宛然的一項絕活,這種高難度動作,在其他戲裡很難看到。
李天祿的法國學生班任旅、陸佩玉合演了一齣皮影戲,哪吒鬧東海也很受歡迎,班任旅和陸佩玉,在法國合組了一個劇團叫「小宛然」,以前演布袋戲,現在也演皮影戲,他們都非常尊敬李天祿老師。
除了他們兩個以外,李天祿在世界各地的外國子弟兵,也都各自擁有劇團,像日本村上良子的「已宛然」,美國穆小珠的「如宛然」,澳洲林慧美的「也宛然」,以及韓國和尚鍾阿斗即將成立的「未宛然」,這些大小宛然,使李天祿成為國際文化的尖兵,把他推上國際的舞台,不過,真正使李天祿成為家喻戶曉的「阿公」的,卻是他在電影「戀戀風塵」,和「悲情城市」的演出,導演侯孝賢和演員陳松勇都說,李天祿是一個天生的活演員。
或許是李天祿少年的四處漂泊,中年的掌中天地,以及晚年的繽紛妙境,使他六十年來的人生體驗更加豐富,然而,這一條路上,他最鍾愛的還是戲劇,戲劇也沒有辜負他,帶給他許多榮譽,但是李天祿對這些形式上的獎賞,並不在乎,他說,學藝術的人,必然是藝深人貧,不可能發大財,他覺得學藝術,就要在實質文化表演的內容上,展現良善的一面,他說這是文化當中的一種社會關懷。
李天祿從小愛看平劇,也從平劇當中,汲取菁華,應用到布袋戲的前後場上,戲劇為李天祿帶來許多掌聲,但是也讓他嘗過不少艱辛,九歲那年母親去世,父親怕他混入黑道學壞,於是帶在身邊學戲,讓他吃盡了苦頭。
李天祿說,要不是父親這麼嚴格,他今天也不會成功,李天祿是真性情的人,一包菸,一壺茶,他就可以和你聊上半天,他總是菸不離手,連替西田社口述劇本,也要抽根菸,才能夠把整齣戲文,一口氣生動完整的講完,即使在學生面前,他也是菸不離手,學生要他把菸熄掉,他也不肯,不過,他愛抽菸,更愛平等國小這群天真可愛的小朋友,有空他總會上山去教教這些巧宛然團員的前後場,他樂於教,孩子高興聽,對孩子們來說,似乎年齡沒有問題,語言也不是距離。
李天祿可以用半生不熟的國語,和孩子們聊天,走過六十年的戲劇人生,亦宛然掌中劇團,在他手裡成長,功名在他掌中成就,可是他總是「為而不有」,李天祿說,人一落土,命就定了,或許,對這位自然豁達的民俗藝人來說,真箇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