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裕 羅益民 報導 / 台北市
最近在國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亞太偶劇觀摩展」,剛剛落幕,參加演出的偶劇團,橫跨了歐亞美三洲,而且各具特色、熱鬧非凡,為酷熱的七月天,平添了幾許繽紛的色彩,製作小組特別精選了別具風格的四場偶劇,一起分享。
掌聲、笑聲、歡呼聲,這兩天隨著亞太偶展的演出,許多人露出了許久不見的笑容,一向喜歡卡通布偶的小朋友,親眼看到布偶的表演,當然興奮不已,而原本陪伴小朋友的大人,也個個看得出神。第四屆亞太偶展,有動感十足、狄斯奈式的美國大木偶,有超乎想像空間的荷蘭懸絲布偶,有高藝術層次的瑞典偶戲,還有充滿故事的日本智障朋友的人偶表演,難怪所有的表演都受到熱烈的歡迎,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些精彩表演呈現到你面前
一個叫尤斯特的小朋友,經常孤伶伶一個人,他想要找朋友,可是大家都不跟他玩,還常常欺負他。他想盡各種花招來討好別人,還是得不到友誼,他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把他當做異類,他經常感到傷心、沮喪,有一天他不想再待在這個世界,於是,他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這裡有奇異的森林,在這裡尤斯特終於找到喜歡他的朋友了,他不再覺得孤單。這是荷蘭戴爾桑偶戲團的表演,不論布景、故事內容,都相當富有想像力,而令人無法想像的是,這麼精緻的表演,從頭到尾都由一個人操縱,創作這樣一個故事,戴爾桑女士說,這是她深入觀察兒童內心世界,發現很多小朋友都覺得很孤單,所以她希望透過小朋友最喜歡的布偶娃娃,告訴小朋友不用害怕,因為其他小朋友也一樣覺得孤單。
幾乎每一齣偶戲,都會藉著布偶娃娃,告訴小朋友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就連以唱歌、逗趣、吸引觀眾的美國大木偶的表演,也不例外。恐龍一直是吸引小朋友的動物,綠恐龍討喜的造型和演出,很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同,但是這齣改編自「伊索寓言」中的「蚱蜢與螞蟻」的偶戲,綠恐龍就像伊索寓言裡的蚱蜢一樣,整天只會貪玩,不聽螞蟻的話,預先儲存冬天的食物,當冬天來臨時,大恐龍只好向小螞蟻求救了,在輕鬆熱鬧表演中,他們告訴小朋友「為明天而準備」的道理。
美國大木偶劇團為了讓小朋友能更了解木偶,在現場還臨時徵求演員,加入他們的表演,這是一場充滿美國風味,洋溢歡樂的表演,即使下著傾盆大雨,許多人依舊抵擋不了誘惑,在傘下看得津津有味。
和美國大木偶劇團一樣,也是人偶一起表演的,是日本大根座的偶戲,他們表演的是最通俗的「拔蘿蔔」,藉拔蘿蔔告訴大家,同心協力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而且不但是人要互相幫助,連動物也要一起來幫忙,事情才能做得圓滿,所以人和動物和諧相處,這是個簡單的故事,但他們卻整整排練了六個月,才能上台表演出,因為這些演出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智障的問題,最初兩個半月,他們連手都不會動,現在他們不但會用手,使布偶產生生命,連腳上穿的道具鞋子,也都是他們自己做的,這次是這些智障朋友,第一次出國表演,沒想到在這十天的表演當中,出現了奇蹟,演孫子的演員,是個一生下來就面無表情的人,不論喜、怒、哀、樂,表情都一樣,現在在演出當中,他竟然會笑了。
或許是受到肯定,或許是受到鼓勵,日本大根座的智障朋友,來我國參加演出,病情竟然有了奇蹟似的改善,這也是這屆亞太偶展,在藝術豐收之餘,另一個無法量化的收穫吧。在這屆亞太偶展中,還有連藝術界朋友,都覺得是相當高水準演出的表演,這是享譽世界,引導世界木偶藝術的瑞典國家偶戲團的演出,他們這次演出的戲碼,是世界文學名著「唐吉軻德」,在西方唐吉軻德不只是一個文學上的人物,他已經是個象徵符號,唐吉軻德生活於真實和幻想的世界之間,風車象徵人世間的苦難,就如同種族歧視、饑荒、法西斯主義等,是隨處可見的,在劇中唐吉軻德所要傳達的訊息,是在一切狂熱的軍事戰役之後,才瞭解我們只是和一些象徵符號打仗,而原因其實是出於自己,我們本身才是致命的風車,將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這麼複雜的理念,改編成適合木偶戲的表演,這需要敏感度極高的劇團,也就是劇團的成員,必須在緊密的配合下,才能完成。
瑞典國家偶劇團綜合運用了懸絲、杖頭、掌中及人偶合演等,各種偶戲表演型式,讓唐吉軻德平易近人,連小朋友也能接受。我國不是世界偶劇展的成員,要能同時觀摩到來自世界各國的表演,的確不容易,這也是我國舉辦亞太偶展的另一個用意,偶劇結束了,各國演出人員將在明天離開,這個偶味十足的暑假,是不是讓你回味無窮,讓我們和木偶訂下兩年後的約會,兩年後,當亞太偶展再度舉辦時,又是我們找回赤子之心,和小朋友同享喜悅的時刻。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