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探藝

曾萬 李中恩 報導

  隨著兩岸的文化交流熱絡,最近應邀來訪的大陸著名藝術團體越來越多,繼中央芭蕾舞團之後,大陸雲南的歌舞團也將來台表演,這支舞團是由雲南少數民族組成,專門創作雲南少數民族的歌舞,曾經在中國大陸的藝術節當中奪得首獎,製作小組特別在這支舞團來台之前,到雲南採訪,一睹雲南特色歌舞的風采。

  在激揚的樂聲中,由大陸雲南十六個少數民族,所組成的這支著名歌舞團,正以明快曼妙的舞姿,演出一場深具雲南民族風味的綜合歌舞。他們的造型突出,服飾鮮麗,加上獨特優美的民族音樂與舞蹈,使這一場展現道地,雲南民族文化的歌舞晚會,妝扮得格外地賞心悅目。

  雲南,是大陸久負盛名的歌舞之鄉,也是中國大陸少數民族的最大融爐,雲南省3782萬人口當中,25個少數民族就占了將近1300萬人,他們能歌善舞,為雲南省創造並保留了兩百多種樂器,六千多套舞蹈,以及數萬首的民歌,這些豐富的民族歌舞和音樂資源,使雲南省歌舞團,四十年來的創作舞碼,變化萬千,源源不斷,不但屢次在中國大陸的藝術節表演當中,大放異彩,也在大陸刮起一陣不小的雲南風。

  雲南省歌舞團的舞者,都是正統舞蹈學院出身的雲南少數民族,具備深厚的舞蹈基礎,他們除了表演少數民族的傳統歌舞之外,也經常演出結合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創作舞劇,其中,大型歌舞劇「阿詩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阿詩瑪」舞劇,是根據雲南彝族的民間故事改編而成,內容主要是敘述彝族撒尼姑娘「阿詩瑪」,生於石林,最後又化成石頭,留在石林的悲劇愛情故事。

  這個淒美的傳說,經過舞團編導七個多月的編寫排練,簡化了其中的劇情,塑造了三個個性鮮明的主線人物,女主角阿詩瑪,天真爛漫,美麗善良,在神秘壯麗的石林裡誕生,在富饒碧綠的田野上成長。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和富人的兒子阿支,同時愛上了阿詩瑪,在火把節之夜的舞會中,阿黑機智地搶到了,阿詩瑪親手繡的花包,兩人在熱戀中定情,卻惹惱了阿支,仗著萬貫家財,阿支押著金銀彩禮來說親,深情的阿詩瑪,卻不為金山彩禮所動,於是阿支又請人裝神弄鬼,企圖搶婚,使得純樸的阿詩瑪,愁思如雲,痛苦萬分。阿支得不到阿詩瑪的芳心,只好把阿詩瑪關入牢籠,逼迫阿詩瑪答應婚事,但是,阿詩瑪的堅貞愛情卻始終不渝,阿黑得知阿詩瑪被囚的凶信,從遠方趕來,奮勇救出了阿詩瑪,但是,正當兩人歡欣團聚之時,阿支放出了洪水,淹沒了這一對戀人,他們在洶湧的惡浪中掙扎,但是無情的洪水,還是吞沒了阿詩瑪,她帶著這一份苦澀的愛情,重歸大自然,阿詩瑪化成了一尊石像,永遠留在石林當中。

  在「阿詩瑪」整個舞劇當中,人物簡單,而且脈絡分明,但是三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物,因此劇中的人物阿詩瑪,情感的糾結、矛盾和變化,角色如何詮釋,對演員而言,是一大挑戰。

  整場舞劇綜合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極富情感的色彩呈現,「阿詩瑪」採用了完全舞蹈化的表現手法,用獨舞、雙人舞或三人舞的方式,來表達感情,並且藉由獨舞和群舞的交相輝映,來反襯或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態,和現場氣氛,另外舞劇「阿詩瑪」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無場次的表現方式,全劇用象徵性的色塊,來劃分主體人物的情緒和情境。雲南省歌舞團,以這種立足民間樂舞,結合現代舞技的方法,成功的把「阿詩瑪」舞劇,推上一個雅俗共賞的民族藝術領域。

  在雲南省歌舞團的練舞場上,我們看到了這一支,結合了老中青三代的創作班子,對於年輕一代的少數民族舞者而言,結合現代舞技和民族舞蹈並不困難,但是每天例行的練功課程可不輕鬆。對於編導人員來說,排練場的時間,就是找尋靈感,精益求精的時刻,以「阿詩瑪」舞劇來說,在排練場上,就曾經三易其稿,而其他細節的修正,更是難以計數。

  雲南省歌舞團的團員,每個月的薪水不到兩百塊人民幣,而將來並不是每一個舞者,都有可能成為明星,因此要做一個職業舞者,非得對舞蹈付出更多的熱愛與執著。在「阿詩瑪」劇中,飾演阿黑的錢東凡,帶著我們來到了舞團的團員宿舍。他是哈尼族人,太太是傣族人,他的太太,也就是飾演阿詩瑪的依蘇拉罕,兩個人結婚三年,是舞團裡人人羨慕的一對伴侶。

  雲南省話劇院的後台上,雲南省歌舞團的團員們,正在做粉墨登場前的最後檢查,或許正如他們所說,正因為他們熱愛舞蹈這個專業,他們就能夠在苦中作樂,其實,這一種對表演藝術的熱愛和尊崇,乃至於對少數民族藝術的重視和維護,也正是我們在觀賞雲南少數民族歌舞的同時,所應該參考借鏡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