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十年

胡淑裕 蕭若華 報導  / 台北市

  這幾天表演工作坊正展開一系列的活動,慶祝他們成立十週年紀念,這是我國第一個走過十年的劇團,而這十年,也是我國劇團最蓬勃發展的一段時光,意義非比尋常。表演工作坊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開始,就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票房一直相當地賣座,他成功的因素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夠從小劇場走進國家劇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走到幕後去深入了解的,而在表演藝術的領域裡,劇場往往是最直接、最沒有忌諱地表現出社會百態,也表達不同的聲音,從這十年的劇場文化,我們可以看到台灣過去十年的縮影。

  隨著表演工作坊十年回顧展,放映這些當年既叫好又叫座,以反諷手法,呈現當年台灣生態的作品當中,觀眾似乎又再次經歷了,也重新檢視台灣這十年來的變化,這其中有悲、有喜、有無奈、有憤怒。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獲得掌聲開始,表演工作坊的每一齣戲都受到觀眾的注意,賣座也一直是所有劇團所羨慕,有人因此把它歸類為商業主流劇團,在掌聲之外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不論是褒獎或是有不同的意見,從小劇場成長到經常出入國家劇院表演,表演工作坊無疑是成功的。

  深夜,大地歸於沈寂,為了每年固定一齣舞台劇的公演,賴聲川和表演工作坊的核心團員,正馬不停蹄的排練。在排練現場,賴聲川又在發揮他特有的集體即興創作,集體即興創作是賴聲川舞台劇的特色,根據賴聲川的構想,及角色的定位,演員自己找資料自行發揮,以您現在所看到的換燈管的排練為例,這是當天由於採訪小組在拍攝現場,覺得燈光不夠亮,才發現燈管壞掉,他們隨即發展出這樣一幕老人換燈管的戲。

  透過敏銳的觀察力,和不拘形式的創造力,賴聲川把台灣爭議性高的議題,化為一齣齣笑中有淚,淚中帶笑的悲喜劇,由於父親、祖父都中年就過世了,賴聲川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拚命創作。丁乃竺學的是管理,有人說表演工作坊之所以賣座,專業的行銷管理也功不可沒。一個專業是創作,一個專業是行政管理,這樣的夫妻搭檔,默契十足,賴聲川和丁乃竺一直是令人稱羨的一對,然而也有不少夫妻檔在合作過程中反而失和,同樣的問題,這十年來從來不曾出現在賴聲川和丁乃竺身上。十六年的婚姻生活中沒有爭吵,在「敬」的基礎上,他們客氣而相互尊重的,生活在一起,賴聲川因此而能無後顧之憂的,創作出他對生命的關注。

  表演工作坊十年了,這是第一個走過十年的劇團,這十年又是我國劇場最蓬勃發展的十年,意義因此顯得無比尋常,這十年當中表演工作坊像個鉤子把觀眾勾進劇場,享受迷人的劇場文化,這個鉤子的角色,對劇場的日益蓬勃有一定的功勞。劇場成本不大,往往是最能立即反映當時社會現象的藝術創作,表演工作坊走過劇場第一個十年,台灣也走過關鍵的十年,未來劇場會呈現什麼面貌,台灣要怎麼走下去,這一切都有待你我的參與和反省。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