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仔之戀:社區總體營造系列報導

綜合報導  / 高雄市

  從台灣頭到台灣尾,社區總體營造已經在各鄉鎮如火如荼展開,社區總體營造談在嘴裡、做在手中、動在腳下,或許每個人心目中繁榮的定義不同,但是保存歷史與文化的集體記憶卻是同心協力的,橋頭人認為,一個新城市誕生,未必就是拋棄舊有的,於是他們以橋頭糖廠的產業聞名為濫觴,讓社區再生,或許橋頭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展模式,能夠讓大家對「社區總體營造」這個沒有所謂開始,也沒有所謂結束的社區共同活動,有更深入的看法。

  典寶溪貫穿南台灣的某個鄉鎮,曾經風光卻又寂寞地流了兩百年,一個沒有名勝古蹟的地方,卻常有人千里迢迢,駐足造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莊,常有人循道而來,一睹風采。高雄縣橋頭鄉當年曾因便利的交通,吸引了日本投資者到此,設立全台灣的第一座新式製糖廠,糖廠路、糖北路、糖南路、興糖國小,從這許許多多「糖」的地標,讓人一目了然的知道,糖廠與橋仔頭之間近百年的情感與歷史記憶。

  舊鄉鎮固然需要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民國七十九年的新市鎮開發計劃,不但不見對橋仔頭歷史記憶的保留,甚至還可能成為糖廠的終結者。幸好,橋仔頭人於八十三年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尋回在地情,他們選擇從「紀念一棵百年老樹的死亡」開始。

  林敬堯先生所屬的公家機關的參與,可以說是推動橋仔頭社區總體營造的第一階段,其後陸續有民間團體的加入,而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的橋仔頭文史協會,則是第三個階段的開始。

  本著「保留橋頭人文歷史記憶,追求橋頭新世界空間夢想」而成立的橋仔頭文史協會,位於糖廠內,除了陳列糖廠與橋頭的人文生態資料外,週日下午開放參觀,平時也接受各團體的預約導覽,並不定期推出各式文化活動,還為橋仔頭出版了一系列的書籍。此外,由居民自動捐地,約六百多坪大的「環保菜園」,不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更讓他們體會自食其力的樂趣。

  每個月定期舉辦的讀書會及演講,更帶動居民的自發熱忱,在充實專業知識之外,同時也散播了人文種子。

  如果說橋仔頭社區總體營造是一株茂盛茁壯的大樹,那麼五里林就是其中粗壯的枝幹,橋頭鄉的五里林庄,舊名水流庄;在村幹事蔡濟隆的帶動下,八十四年成立了「五里林庄社區總體營造推廣小組」,並以「扛柱仔腳厝」這項象徵性的活動,做為喚起社區意識,串連歷史記憶的號召。

  為了使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動更有系統,推展小組的成員各司其職,分別負責經濟與產業

交通與運輸、行政管理、社會發展及建築等,讓社區營造工作與專業間緊密互動,為了更深入生活,他們還讓開會地點走入家庭。

  至於環保屋、環保媽媽及媽媽土風舞,則是善用社區內的婦女資源,使他們也能夠發揮自己的力量。

  而被文建會規劃為「美化傳統文化建築空間示範點」的「鐵道風情」,又是另一則愚公移山的現代傳奇。長約250公尺,廢棄的糖廠舊鐵道,在居民的巧手匠心之下,現已成為五里林的地標。

  昔日川流不息的五分仔車鐵道,淹沒於雜草叢生中,他們說:如果你看過甘蔗花,聞過空氣中瀰漫著的溫濕蔗糖味,就不該忘記橋頭糖廠,轟隆轟隆的火車頭,曾引領橋仔頭走過風光、見識繁華,扱取這份驕傲,他們要帶著未來的橋仔頭走向何處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