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
國內老年人罹患失智症的人數越來越多,衛生署今天公佈幾項警訊,如果發現家中長輩記憶力變差,搞不清楚時間,情緒起伏大,容易生氣,無法用言語表達想法,就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
其實,照顧失智老人,比照顧一般失能的老人,還要耗費醫療和人力,無奈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缺乏了解,讓失智症往往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林媽媽每天風雨無阻,轉兩班公車從汐止來到萬華的失智老人養護中心陪伴他的先生,今年七十三歲教師退休的林老師,七年前記憶和行為能力開始嚴重的退化,產生了許多的幻覺,一年半前,林媽媽下定決心,讓專業的照護人員接手照顧。好不容易等到床位後,林媽媽雖然不捨,但還是把老伴送來,目前養護中心全日和日間照護約有九十床,一直都是處於滿床的狀態,國內專職照護失智老人的機構不多,一般大眾也很難理解,失智老人的養護工作比一般失能老人更耗心力。
就以最單純的吃飯來說,這兒的長輩,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些咀嚼功能還可以,可以吃固體的食物,有些人功能逐漸退化,吞嚥困難,食物必須打成泥狀,也有些只能吃流質的營養品,其它像是情緒或是行為,更需要個別的關注。所以在這裡,大概二個護理人員照顧三個病人。
基金會表示,輕中度的失智老人,因為行動還能自如,在照護上面臨更大的挑戰,不過政府的補助卻是以有沒有行動能力來當做指標,導致輕中度失智老人的社會福利資源,遠不如臥床的病人,也讓第一線照顧的家屬跟機構,感到相當灰心。(記者陳姝君、陳昌維報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