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芙仙 徐靖壹 報導 / 雲林縣
您是上班族嗎,在職場上拚搏多年,很多人常常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是「好想把工作辭了,到鄉下種田去」,彷彿逃離都市就可以得到解脫。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我們就要帶大家到農村實地看一看雲林虎尾這個小鎮,從清代開始就是台灣的大糧倉,肥沃的田地讓日本人在這裡廣種甘蔗開發糖業。
即使在民國後也是全國農作物供應的主力鄉鎮,只是在工業化還有WTO的衝擊下,虎尾小鎮的居民也面臨了難題,但是他們沒有人離開家鄉而是用堅持和毅力,苦撐下來,將農業轉型為花卉產業,傳統工廠變成觀光聖地。
現在虎尾是全台外銷花卉最大產地,還有老糖廠和毛巾工廠,每到假日遊客滿滿,透過鏡頭帶您看到,這些純樸的鎮民,怎麼在時代潮流下,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方式!
車子進入雲林馬上就被一片綠油油的農田包圍,深吸一口甜甜的空氣,放眼望去看到種滿白甘蔗的田還有冒著白煙的糖廠煙囪就知道虎尾到了。雲林虎尾,位在台灣西部一個小小的農村,大家的印象可能就只有農田,的確這裡有80%的居民務農維生種甘蔗、種稻米、種花。不一樣的是,這裡的農夫絕對會巔覆一般人的印象。
走進溫室,這一個打扮體面乾淨的人叫做董又銘,今年50歲。別懷疑,他是不折不扣的花農專門種蘭花。襯衫、皮鞋就是他的農夫裝,抬頭看這溫室裡有超過200株種類的蘭花,但對於每一株董又銘可是絕對都不會搞錯,也難怪這麼了解。因為這裡的蘭花都是經由他的手催生出來,原因就是他每天花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幫蘭花找到另一半。
把蘭花當畫布,鑷子是畫筆董又銘過的是一種充滿美學藝術的農夫生活,本來在學校工作的董又銘,制式的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一轉念,他回家來農夫種蘭花,一開始當然也吃足苦頭,唯一的秘訣是堅持。
相信就會成功,董又銘留著公務員時的穿著打扮。畢竟習慣了,職業從鐵飯碗變務農,一般人會笑他傻,但他說這才是自己要的生活。不同於董又銘畫家式的養蘭生活,走進這一個白色篷子又是另一番花田風景。一整排洋桔梗整齊的一字排開,就像軍隊在行軍,而帶領花兒打仗的大將軍就是他,虎尾農會產銷班班長陳國明。
要攻佔市場重要的是謀略,陳國明的軍師只有一個,那就是電腦自動設備。陳國明本來也跟大家一樣,用傳統方式種花,但後來他發現這是行不通的。有挑戰性的他砸三千萬進口最新設備,還沒賺錢就賠錢,其他農夫都笑他傻。但第一次產量出來,他跌破眾人眼鏡,陳國明靠自己一個人,還有這小小1.6畝的溫室花田拿下外銷桔梗花,最大產量王。
統計下來,全台一年外銷200萬株桔梗花,其中有40萬株就是來自陳國明的花田,佔了5分之ㄧ,十分驚人的產量。陳國明用自己的堅持,宣告農業絕非弱勢,在他的花田打出最漂亮的一仗。
有的人用理性來種花,有的人仰仗美感和藝術來玩花,但來到虎尾北邊這一塊玫瑰花田讓人看到的就是玫瑰花代表的浪漫。74歲的林等昌老先生拿著水管細心澆水
後面跟著他的是他的牽手陳三枝女士,他們是這個玫瑰花園的主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玫瑰花,邊工作還一邊拌嘴,老夫妻平常就是這樣,但可別以為他們感情不好喔。
來花園前看看這一張海報,是老夫妻幫活動代言時拍下的,漂亮的就像婚紗照。兩人結婚47年真的都沒吵過架,本來從事駕駛業的林老先生,在景氣不好的衝擊下和太太拿起鋤頭開始種花,為什麼選玫瑰呢,林等昌老先生害羞的說太太喜歡嘛。
女生不管幾歲都愛花的,當然對老夫妻來說這片2分地的花園,其實比不過外頭溫室生產量怎麼辦呢。樂觀的老夫妻說,那就這樣做吧。手拿花剪,客人穿梭在玫瑰花裡,對準自己中意的花兒一把剪下去,沒多久筒子裡就滿滿的都是盛開玫瑰。最令人欣喜的是,這一隻玫瑰只要5塊錢。
幾乎每個來採花的都是甜蜜的笑容離開,老夫妻說把花園改成自助式,不但負擔減輕,又能把收成的快樂分享給別人,雖然賺得不多,但兩個人能在一起就已經十分滿足了。
其實,虎尾小鎮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生機勃勃,80%人口務農的結構能在工商業社會中撐下來,過程不簡單。虎尾在清朝時就已經有漢人聚集,當時叫做大崙腳,大家也是種田維生,直到日本人佔領台灣看上了虎尾的肥沃土地,在這裡開闢甘蔗田建設糖廠。
當時虎尾可是西台灣最熱鬧的小鎮之一,但到了民國砂糖開始進口,糖廠一間間的關虎尾糖廠當然也在存亡關頭,但憑著一股堅持,他們撐下來了。原因就是,虎尾擁有的廣大的甘蔗田。
載著白甘蔗的台糖5分車緩緩開過鐵道,這5分車穿梭農田收甘蔗的景象,全台僅剩虎尾才能看得到,每年3月開始收割完之後就直接把甘蔗送往糖廠裡頭。工程師張先生帶著我們進入熱氣蒸騰的廠房,新鮮採下來的白甘蔗,經過軌道初步的壓榨再加熱分離水分工人們戰戰兢兢,在工作區眼睛緊盯著這一切流程都和日治時代一模一樣。
張先生說,能夠不改變就是因為大家夠堅持,就是不捨這麼大的產業代表台灣一部分的歷史會消失。果然在在別的農村,把甘蔗田變成化工廠虎尾的農地和糖廠留了下來,躲過時代的無情大手。現在,正在發出自己的光芒。不只糖廠,因為開發慢,很多老房子反而被保留下來一間間被改造大變身成了博物館、警察局,五分車的鐵道,現在是散步的人行道帶來越來越多,喜歡舊風格的遊客來虎尾小鎮回憶歷史。
遊客的湧入讓小鎮氣氛改變了,其中最快從遊客身上找到救命處方的就是這一間30年歷史的毛巾工廠。一片片美味的造形蛋糕看起來好可口,這其實都是毛巾做的
。工廠的主人,40歲的林穎惠開心的帶遊客導覽工廠內部,過去虎尾是全台最大毛巾產地,全盛時期200家工廠,現在只剩30家,6年前中國劣質毛巾大量進口,便宜的價格讓工廠沒了訂單。
負債3000萬,眼看就要關廠,不捨老家就這樣沒了,林穎穗試圖將工廠轉型,但第一關考驗就是老父親。父子倆的戰爭僵持很久,終於在林穎穗的努力下看到成績
遊客逛完糖廠接著就來毛巾工廠,還順便帶幾個蛋糕毛巾回家當紀念品。何力保護家園,也讓毛巾廠員工繼續有飯吃。
誰說,農業為主的小鄉鎮只能在現代化、工業化、國際化的潮流下被迫轉型,人口外流,漸漸變成大家口中,落後的鄉下。虎尾小鎮從原本面臨崩潰的小村莊,藉由在地人一股熱情,不妥協,肯用心讓大家的生活還是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因為大環境改變太多,虎尾小鎮這個充滿甜甜糖味花都開好了的小鎮,讓大家看到堅持之下,傳統和潮流怎樣並存,人又是如何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方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