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家屬不願就醫怎麼辦?衛生局3點建議

精神病患家屬不願就醫怎麼辦?衛生局3點建議 | 華視新聞
(圖片來源:Pixabay)

黃育仁 綜合報導  / 台南市

精神疾病一直是被外界高度討論的問題,許多憂鬱症患者也都會分享自己的經驗,讓大家可以更加了解「精神疾病」的領域,每個人都必須要對此有基本認識,若家人出現類似症狀,必須要怎麼處理,台南市衛生局心理健康科表示,需要多付出一份愛心、耐心,唯有透過這份家屬關愛之情,才能使病人重新面對生活。

衛生局說,舉《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應思聰的例子,因工作不被肯定,一人關在房間中與世隔絕的樣子,後出現幻覺、幻聽及妄想,闖入幼稚園,又因思想紊亂伴隨情緒起伏不定無法控制以致出現破壞傢俱及欲傷人等現象。

衛生局說明,在現實中,精神疾病病人的照顧方式不外乎讓病人服藥、住院治療等,當精神病人的症狀急性發作時,家屬最好的方式應盡快與精神科醫院聯繫,並帶病人返診。如果病人本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生病時,應盡量去了解他所擔心害怕的事,嘗試去了解他,接受他,陪伴他,經過這些努力後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合作就醫,接受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以防止症狀的惡化,病人缺乏病識感不願意就醫,常是家人最困擾的問題。

如何勸病人就醫? 建議這樣勸導

衛生局建議,藉由告訴病人,精神症狀源自於大腦的問題,就跟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屬於身體器官的問題,只要透過醫療處理,並持續就診及規則服藥就會改善。以身體疾病的原因勸病人就醫,可減少病人對精神醫療的負面觀感。

衛生局說,當病人不至於有自我傷害、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儘量以商量、引導的方式協助就醫,關心他現在的狀態,可能會讓他感到什麼地方最不舒服,或者可能已經很多天睡不好,又或者一直定不下心有很多事急著要去做、腦中有很多想法停不下來,但又感到好累,透過傾聽他的不舒服,同理反應對方,透過病人哪裡身體的不舒服作為引線,引導病人回醫院門診。

衛生局說明,假使病人因為生病症狀導致有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行為,卻又無法引導到門診就醫,家屬無法自己帶病人到醫院,也可以尋求警、消人員、衛生所公共衛護理師的協助。若病人出現傷人或自傷行為,是受到疾病影響,如:被害妄想或幻覺,在此時不需要與病人辯論事情的真假,而是保持傾聽的態度先了解什麼在影響病人,保持不要激怒病人的態度,在減少任何人受傷的前提下,勸服或啟動緊急護送就醫機制,護送有自傷傷人傾向的病人接受急診緊急治療。

多點陪伴和耐心 拉近與病患距離

衛生局解釋,很多病人可能在還沒有感受到藥物的幫助前,因為副作用的不適,感到害怕而不願意繼續服藥,或者是藥物服用一陣子自行減藥,因服用精神科藥物,有時會伴隨產生副作用,如:肢體僵硬、靜坐不能等不適症狀,但如果家屬在這時候協助病人能耐心和醫師溝通及討論調整用藥,通常把副作用調整到最低的程度,醫師亦希望協助病人藥物單純化,視每位病人的症狀程度調整劑量,家屬若能居中協助病人一起耐心等待藥物的效果,對於不適的症狀與醫師反應,才能讓困擾的問題獲得改善。

衛生局說,在照顧病人時最重要的是更需要多付出一份愛心、耐心,唯有透過這份家屬關愛之情,方能使病人重新面對生活,拉近我們與精神病人的距離,讓精神疾病家庭更和樂。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