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台灣開大門 迎接超級金腦

遠見/台灣開大門 迎接超級金腦 | 華視新聞

文/邱莉燕 攝影/張智傑  / 台北市

目前全球深陷新冠肺炎陰霾,但各國搶人才大戰卻未曾停歇,鄰近的韓國、香港、新加坡等,都將人才視為經濟轉型發展契機。 面對這場激戰,台灣在兩年前即端出「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核發四證合一的「就業金卡」,向海外精英招手。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就是第一張就業金卡持卡人,包括天使投資人陳柏雨在內,多位矽谷台灣幫已陸續來台設立新創企業。這一波政策開放,除了招攬到「矽二代」鮭魚返鄉,更吸引至少15個國家的白領精英,帶起「超級金腦」湧進台灣的微趨勢。然而,新政落實到執行面時,仍有美中不足之處。《遠見》專訪陳士駿,請他分享親身經歷;並請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深入剖析,政府解決人才荒的具體作法。

台灣向來是人才外流的死地,一項施行了24個月的新政:「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卻正企圖改寫宿命。一群「超級大腦」逐漸湧進台灣,裡面的成員包含了矽谷台灣幫,以及至少15個國家的白領精英,帶起了一股海外人才來台的「微趨勢」。

「矽二代」鮭魚返台,以美國出生長大的陳柏雨為代表,他的父親是人稱矽谷創投之神的橡子園創投董事長陳五福。

畢業於康乃爾大學資訊系,陳柏雨先在矽谷工作,再到大陸創業,後來公司被愛點擊(iClick)併購。2017年跟著眾人一起到那斯達克為新東家上市敲鐘,等於是人生再次攀上高峰。

原本與妻小一起住在上海,陳柏雨從未想過回到一海之隔的台灣。但與他一同創業的兩位台灣人,三人功成名就後,起心動念想回饋台灣。

恰好在這個時候,父親陳五福告訴他台灣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針對外籍人士發行「就業金卡」,便興沖沖去申請,將事業重心和家庭移到台灣。

「兩個月就辦好卡,」笑嘻嘻露出一口白牙的陳柏雨說,2018年4月決定搬到台灣,6月領取就業金卡,剛好趕在8月開學前安排好3個小孩入學。

禮遇外國專才 吸引「超級大腦」定居台灣

國發會推動的就業金卡,2018年2月開始實施,是針對外國特定專業人才所設計的尊榮禮遇措施,目的是有效引進國際「超級大腦」定居台灣。

其中比較大的開放在於政策的鬆綁,包括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四合一」的個人准證,這意味著持卡的外國人士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樣,得先找好台灣的工作,才能透過雇主協助申請居留簽證,如今可以自由尋職及轉換工作。換句話說,不需要雇主,無論停職、就業或創業,皆可自由進出台灣。

「四合一」的好處則是單一窗口,無須再像以前辦理就業許可要到勞動部申請,移民簽證上外交部,居留證去移民署,進進出出程序繁瑣。

同時,還可享有尊親屬比如配偶小孩等來台探親,最長一年的停留期。稅務上也有補貼,首次來台的持卡人,若是某個領域金字塔頂端的專家,前三年薪資所得台幣300萬元以上折半課稅。居住六個月以上,包含家人則可享受健保。

申請的門檻為月薪16萬元以上,或是符合國家產業發展需要的白領人才,網路上傳相關文件即可。接著,經由移民署、勞動部、外交部等聯合審查,無須面試,但會打些電話詢問核實,整個流程堪稱簡便。

「審查的確偏寬鬆,」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明快坦承,新政的美意是為台灣引進專業白領,沒有必要太嚴苛,因為這群優秀異鄉人到台灣是要創業或工作、為台灣加值,不但要鼓勵,而且要更開放。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則認為,台灣自然資源稀少,唯一的資源是「腦礦」,也就是人力資源,政府將不遺餘力進行開發,不管是修法還是採取計畫,都希望創造國際人才來到台灣的誘因。

平均每月24人申辦 YouTube陳士駿取得第一張卡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推動至2020年2月已24個月,成效堪稱優等,就業金卡累計核准584張,平均每個月約吸引24位國際高端人才前來申辦。

從專業領域看,這些人才申請的名目以經濟類別最多,占了55%,其次是科技領域,有18%,兩者合計七成三,顯示台灣的主流產業的確有值得國際白領發揮的空間。再看國別,來自美國者高達134人,占了絕大多數,其次是香港的81人,還包括歐洲、日韓、東南亞等至少15個國家。

延攬專才以美國人居多,起因莫非是中美貿易戰的衝擊?陳美伶卻不這麼認為。她分析可能是因為台美官方之間互動增多,亞洲.矽谷計畫又與矽谷的台裔創業家常有交流,比如「矽二代」陳柏雨。而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更是第一張就業金卡的持卡人,為新政一推出便開出好彩頭。

矽谷台灣幫出身網路世代,擅長創新創業,只要有一人取得台灣的就業金卡之後願意回到台灣,幫助年輕人創業,再透過社群網路串聯,快速把資訊傳播出去,足以引發漣漪效應。一方面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也等於告訴全世界,台灣是一處適合創業的地方。

至於香港人高居第二名來台,陳美伶也認為,由於該法於前年就已經實施了,應該與去年香港反送中抗爭無關。「如果香港申請就業金卡的人數現在超過美國,或許你可以說反送中所致,」陳美伶表示。584位就業金卡的持卡人,在台灣組成了個社交群組,國發會為此特地辦過三場聯誼會,鼓勵彼此之間互相交流。眾人分享,無一不對台灣的新制度表達感激。

「心情挺高興的,」今年30歲、國籍芬蘭的賀英男,如此描述自己拿到就業金卡的那一刻。他秀出就業金卡,其實上面並沒有鍍過金一般金光閃閃。申請的早拿到的是舊版,2020年2月新版修正才有玫瑰金色澤。

自稱是「國際流動人口」的賀英男,住在台灣剛滿四年,中間換過三間不同國家的公司,持有就業金卡,給了他無限的便利。

「假如在台灣又找到其他的合適的工作機會,」賀英男說,或者以自由業的身分工作的話,甚至是自行創業,將擁有更多的選擇餘地,跟雇主其實可以不用綁在一起,「其實就是給外國人更多的就業機會。」

配套措施上路 推動雙語環境更友善

新政初上路,落實到執行面時卻意外冒出一些「小瑕疵」。陳柏雨受挫的親身經歷,發生在幫小孩辦台灣居留證之際。遞上就業金卡,移民署承辦人員起初認不得這張卡的作用,狐疑直問:「可以這樣做嗎?」

後來確認了就業金卡的正當性,接下來的手續仍然卡關。按照法規,外國人辦理台灣簽證與居留證,本人必須臨櫃到場親自辦理,並在台灣待上7~10天,等待簽證辦下來再辦居留證。

然而陳柏雨的小孩當時正在上海上學,不方便請假這麼多天。情商是否能先行申辦回上海、過了7天再飛來台灣領取?移民署不同意。最後,還是透過國發會居中協調方才順利處理完畢。撇開這些小瑕疵,「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也從磕磕碰碰到逐漸完善。它的配套措施逐一上路,試圖提高就業金卡的含金量。

首先是生活面。很多國際精英人士覺得台灣的英語環境並不便利,甚至有外國人抱怨到台灣的銀行開戶很難。陳美伶端出改善的方法,便是直接與國發會「2030雙語國家」的政策掛鉤,希望透過未來這項政策,提升台灣人的英語能力,與外國人流利溝通。

其中,所有與外國人相關的措施說明文件,也必須雙語化。「希望各部會也把打造英語環境作為重要的事情來辦,」陳美伶說。以金管會為例,推動銀行建置「雙語分行」,銀行員講英語也行,銀行網頁有英文界面,資產一兆元以上的銀行在北中南各要有一個雙語銀行。

國發會也注意到,海外高端人才定居台灣,最在意自己的小孩能否適應台灣的教育環境。為此,政府增設了雙語實驗班,並責成高等中學以下的學校,成立海外攬才子女專班,政大附中成為台灣第一所試辦海外攬才子女專班的公立學校。

「超級大腦」來台,多多益善,但得用開放的政策收服他們方能辦到。就業金卡,還只是踏出第一步而已。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 遠見雜誌官網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