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而不棄! 創意變身 打造綠色生活

劉俐均 李宇承 專題報導  / 台北市

廢物利用的理念,已經被廣泛運用在台灣的文創領域!有一對夫妻檔設計師,將廢棄水果紙箱做成筆記本,上面的水果圖片意外成了最吸睛的封面。另外,廣告帆布和學生的運動服,甚至是廢棄的籃球都能華麗重生,「廢而不棄、異想文創」系列報導,一起來看。

聖女番茄、鳳梨、芭樂,這些台灣代表性的水果,成了筆記本上的新封面,流浪過全台各地的水果紙箱,現在換上新裝,開啟另一段旅程。CULTU-RE創辦人陳乃韻:「消費者他會喜歡比較完整的圖案,然後我就會來對位置。」

拿出裁好的樣板,在紙箱上選擇趣味性圖案,保留下來,接著再把用水浸泡過而分離出來的紙箱內層,裁切做成內頁。CULTU-RE創辦人陳乃韻:「再算10張」,羅盛彥與太太陳乃韻兩人,都是學商品設計出身,原本在設計公司上班,有穩定的薪資,但因為羅盛彥不願再成為廢料的製造者,2016年他把住家改裝成為工作室,並創立品牌。

從舊紙箱、舊運動服、舊的廣告布料,研發商品,但創業四年來,難免遇到瓶頸。CULTU-RE創辦人羅盛彥:「其實老人家看到這些東西,說這個不是我家紙箱嗎,這不是我家日曆嗎 ,這個不是我孫子學校衣服而已嗎 ,你們這樣做成商品我才不要,他們會有這樣的心態,但是對年輕人來說他會覺得這個是,原來這些材料可以再被利用,他們會去重新思考生活周遭一些事情,我覺得就會產生一些影響,比方說可以惜物或是關注在環保上面。」

運動風的鑰匙圈或是斜背包包,打破傳統的文創商品,正為台灣開啟新視野。記者劉俐均:「損壞的籃球原本只能被丟到垃圾桶,不過現在能夠賦予它新生命,經過改造,也能變身成為文創小物。」運用橡皮的特性,先將籃球填回球體樣貌,再剖成一半,把球面清洗乾淨之後,就可以量尺寸。

敲出要裝訂的位置,最後再縫上槍鉤,成了獨一無二的鑰匙圈,這款創新設計、被命名為「勾射」,籃球術語與作品巧妙結合。二次運球創辦人林敬家:「其實也是因為我們三個都很喜歡打籃球,然後想說,說不定有可能環保可以用一個比較,另外一種比較運動風格,街頭風格去呈現它,所以最後就決定用籃球皮來製作,作為我們主要材料。」

這三位八年級生,是東海工業設計系畢業的同班同學,2018年,他們決定共同開創工作室,儘管只有8坪大的空間,但三個人懷抱相同理念、朝著環保再生概念前進,找回學設計的初衷。二次運球創辦人方瑞彣:「想要從一個很酷的方式,然後吸引原本不是環保族群的人,然後也可以說是這東西好酷,原來它是環保的,就是除了推廣給原本就是環保族群以外,就是可以再去吸引環保族群以外的人,一起加入環保這個行列。」

根據統計,全台學校每年都會產生1.45公噸的廢棄球類,而這些球類的材質是PU、橡皮,無法直接焚燒,兩年來「二次運球工作室」已經回收將近600顆球,除了現有的鑰匙圈、小背包、零錢包之外,未來準備打造更大型後背包。二次運球創辦人黃唯彧:「從材料端開始,然後整個考慮整個回收系統,包括跟學校回收,回饋一些手作課程,一些教育的演講之類的東西。」

廢料不再只有一種可能,紙箱、廣告帆布、藍球、甚至廢鐵、廢五金,靠著設計師與藝術家們的巧思,都能創意變身、重新再利用。2020年,廢而不棄、結合文創,一波波綠色革命、正在台灣萌芽,也激起社會大眾,對環境永續的另一種省思。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