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震盪 台灣未來10年最關鍵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上海封城以及烏俄戰爭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的衝擊會持續多久影響會有多深遠呢。而站在台灣的角度,我們能預先做好甚麼準備呢來聽專家分析。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想跟大家談一談的是supply chain 供應鏈這個議題隨著俄烏戰爭,還有最近上海的封城越來越多人提到,供應鏈會不會再一次成為一朵烏雲打擊全世界的變化,4月18日我們看到「日經亞洲」「Nikkei Asia」發表了一篇文章。

特別針對台灣非常熟悉的蘋果的iPhone 200大供應鏈,特別去做了一個分析報告發現上海的封城對其中的100家將近一半有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事實上呢如果了解iPhone供應鏈的人都知道其實在200大供應鏈裡面有100家集中在上海周邊,其中包括蘇州跟昆山大概占了70家,在上海本地的有30多家所以確實以iPhone作為例子的話,其實對全世界的供應鏈這一次上海的封城影響很大不過在談這個議題之前,我先簡單跟大家說什麼叫供應鏈,因為可能有些觀眾對於大家常常在提的SUPPLYCHAIN或供應鏈不是那麼熟悉所謂的供應鏈事實上就是從上游的原物料供應商,到生產商到分銷商到零售商到消費者手上,整個由上游到下游形成的一個網路都叫供應鏈。

以這樣來看的話大家都知道這裡面非常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也就是說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之後就會影響到一個商品或者一個產品順利地到達消費者的手中,那iPhone大家當然知道影響很大而上海這一次的封城,大家知道以周邊來說的話,其實整個上海的供應鏈其實在過去整個改革開放的發展裡面,它的客戶已經不只是蘋果可能包括英特爾,包括GOOGLE甚至包括大陸國內的小米都是它的生產鏈。

所以整個影響來說確實蝴蝶效應是非常大的,不過在談這個議題之前我們同時也要注意到摩根史坦利最近公布了一個研究報告特別提醒我們隨著歐美各國開始與病毒共存隨著解封之後,各個旅遊還有服務業的興起,還有包括本來塞港的供應鏈的減緩的運輸時間都減短。

所以其實需求沒有預期來得這麼高,更重要有長鞭效應就是很多的生產商因為預期在2021年供不應求所以他把產能開得比較高可是一旦效果不好的時候,供過於求的情況就會出現所以供應鏈有可能整個的發展,跟本來一般分析師預期的是不大一樣的,同時間大家當然知道,俄烏戰爭的發生2月24日讓大家知道地緣政治對供應鏈也有負面的影響,而這一次上海的封城其實很多人也把它歸因於所謂的地緣政治。

因為你很難去預期中國政府的下一步動作可是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天2月24日其實當大家的眼光都被俄烏戰爭吸引過去的時候,其實同一天美國也特別針對它的關鍵供應鏈提出了一個檢討報告裡面特別針對,10個關鍵的供應鏈的SECTORS裡面包括半導體電池原物料,或者是藥品這4個,還有另外6個跟ICT有關的總共10個供應鏈提出了一個檢討報告,並且要求在1百天和1年之後要提出檢討報告。

這個東西其實特別值得台灣注意,因為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電子業或科技業甚至半導體之所以今天可以發展得這麼好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代工也因為這樣子台灣跟韓國才能夠在中等收入的陷阱裡面順利地跨過去,可是這次檢討報告其實最主要美國在突顯,他越來越覺得占有全世界某些板塊9成以上的代工廠裡面台灣占有7成,所以他們覺得是未來整個產業發展的風險所在另外因為供應鏈集中在亞洲所以相關的一些韌體或軟體的發展,也被美國認為是一個風險的來源而更重要的是這一次。

所謂的檢討報告裡面特別提到了一些像路由器PCB印刷電路板這是台灣過去科技業裡面非常重要的核心,而這次列入檢討報告裡面代表說台灣的ICT,其實雖然我們洋洋得意我們在代工或者是科技供應鏈裡面獨領風騷,可是在美國的角度來說我們也成為它的隱憂或風險的所在,這是值得台灣特別注意的站在台灣的角度既然發生了供應鏈,在全世界的震盪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首先政府可能要加強一些基礎設施譬如說港口機場怎麼讓物流能夠更順暢這個對台灣的科技在全球化的過程裡面非常重要。

第二個政府怎麼透過DATA數據的透明度跟全世界接軌讓大家對我們的風險的懷疑度能夠降低,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當然第三個最重要的是說,雖然說現在區域分化越來越明顯可是其實全世界的關稅貿易協定還在重新整合之中台灣是不是在裡面能找到一條路,重新找到台灣的突破口在供應鏈的整個隱憂或者動盪裡面幫台灣的產業找到下10年可以突破的一個突破口,我想是未來半年到1年台灣政府應該特別關注的重點,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供應鏈的議題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