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怎麼「伴」? 屏東首座失智園區助安老

綜合報導  / 屏東縣

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早在2015年的全球失智症報告即指出,失智者以每3秒新增1人的速度快速成長,而在台灣目前失智人口有將近32萬人,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預估,民國120年將會突破45萬人,等於每100人中就可能有2人失智;屏東縣竹田鄉,從4年前便開始了一項實驗性計畫,打造沒有圍籬的失智友善園區,利用懷舊療法,讓失智長輩能重回熟悉的雜貨店、菜市場,因為失智症照護已經無法單靠家庭,而是得靠社區互助照顧,才能讓他們在地安老,不過,反觀在新北市第一個成立的失智友善社區,花了6年多的時間,卻始終無法獲得所有居民認同,到現在連長輩想要使用社區的公用空間,還會被拒絕、歧視,面對這波失智浪潮,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86歲的涂蔡阿嬤,記憶似乎停留在20多歲,在照護員引導下慢慢勾出阿嬤,最深處的記憶,你女兒叫涂瑞芳,他爸爸叫涂東和,只是下一秒,和魚一樣記憶力彷彿只剩七秒,這就是失智症的典型特徵,慢慢引導之下,是可以把她深層記憶再拉上來,是可以的,就是短期一下下,所以就是跟我們快樂魚日照一樣,就是7秒的記憶,但就算只有7秒,也要讓失智長輩活得開心。

這裡是位在屏東縣竹田鄉的屏安村,也是全台第一座無圍籬的,失智友善園區,無論是跟著照護員做運動,或是到外面的菜園澆水,甚至有些長輩,只是想靜靜地坐著休息,一切都像在家一樣自然,當然想要出去走走也沒問題,因為日照大門永遠都會敞開,志工替失智長輩戴上屏安符,裡頭裝的是藍芽定位裝置,一旦超過日照中心,20公尺和300公尺,就會有警戒通知,避免走失意外。

阿伯走,阿嬤來,今天長輩們要到大街上,買菜串門子,一出去就是平坦的木棧道,讓長輩走起來更加安心,走累了路旁也有椅子,可以隨時坐下來歇會兒,當然紅綠燈也有,經過特殊設計,按下長者穿越按鈕,紅綠燈就會親切用客語,提醒長輩注意安全,不只標示變大,行走秒數也特別拉長,這裡打造了一個適合,失智長輩生活的環境空間,讓他們能自然而然走進社區,雜貨店樓梯上的止滑墊,和扶手都是老闆,為了長輩特別加裝的。

一眼認出有新同學,老闆也趕緊拉椅子,準備餅乾茶點來款待,一邊閒話家常,吃飽喝足後,也別忘了今天到雜貨店的目的,失智友善這件事情,已經把環境建構做好了,能不能有機會讓失智症長輩,真的落實到走到社區,去恢復他原有的生活功能,比如說就散步這件事情,拜拜這件事情,甚至於說他回到社區,他去買菜買東西,那我們也確保說,失智友善這件事情,推動到社區居民都能理解的時候,這件事情讓失智症者,走在社區是感到自在而舒服的,而不是一種時時被盯著,有一種被監視說,你好像失智症者在社區會搗蛋,會去亂拿人家東西,這樣一些比較負面的想法。

竹田樂智友善園區,從啟動至今4年多了,目前已經有多達50個友善店家,其實剛開始也是靠社會處,一家家登門拜訪,失智這個議題,在對一般的社區民眾他們,其實是比較負面的印象,比如說汙名化,他會覺得說失智症會打人,會亂罵人這樣子,所以一開始我們在,宣導失智友善的時候,其實花了很多力氣,會選在這個地方,除了這個點以外,其實一開始在107年的時候,在這裡就有在執行失智友善計畫。

像前期在做這些,溝通跟協調部分,大概花了1年多的時間,初期規劃階段,團隊也曾參考過國外作法,像是荷蘭失智村,就是由護理人員扮演,社區超市餐廳等員工,讓失智長輩就算在社區走動,也有人暗中照顧,但是一個月收費要價21萬,對一般家庭來說,不只費用太高,加上在台灣很難有這麼大的腹地,還有大部分長輩,希望的是能在地安老,(照顧)失智症要能永續,我們就是提升每個人認知,社區願意能夠接納他也很重要,如果社區不能接納他,他走出來就被指指點點的話,其實他也不敢出來,家人也很害怕把他帶出來。

失智這件事情,其實我覺得應該列入我們,把它當成是一個國民基本教育,在屏東縣竹田國中,每周會有一到三堂的長照技藝課程,藉由情境體驗教室,建立學生對長照的認識,從中了解老化過程,對長輩產生同理心後,才能尊敬並陪伴他們,我們透過我們的校定課程,從7年級開始,就會跟孩子介紹老化的過程,長輩會有哪些的不方便,因為畢竟以後我們都會老,我們也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對老化的過程有所了解,然後能夠對長輩有同理心。

讓學生揹沙包杵拐杖,模擬長輩在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之外,也要實際走進社區和長輩互動,國三學生耐心地帶著失智長輩,一步一步跳格子,讓他們動動腦進行戶外活動,保麗龍小魚放入水溝中,失智長輩拿著特製釣桿,一下子就大豐收,跟著學生釣魚,一起唱台語歌跳跳舞,心仿佛也跟著年輕了。

和學生一起活動,被他們動起來,活動起來那種感覺心情輕鬆,之前失智症影片都是瘋瘋的,就去外面跟人家打架嗆聲的那種,實際其實他們不會這樣,他們內心就是跟小孩一樣,就變成大概6歲的小孩,由上而下建置出,無圍籬的失智友善園區,但這樣的模式,有可能在都市中施行嗎,我們如果來問長輩,問他說等到你老了時候,你想住在哪裡,你想要去住一間很豪華,昂貴的安養院,還是你想要住在社區住在家裡,大概答案都一樣,就是每個人其實都很希望住在家裡。

我覺得那就是社區先有的一個共識,就是這個社區他們也願意接受長輩,在北部相對有一點點困難,我一直在思考說,那個問題還是在於,大家那種包容度不夠,拿著麥克風高歌一曲,早上10點多,新北市湯泉社區的老人關懷據點,已經很熱鬧,歌唱我也喜歡,跳舞我也喜歡,所以不顯得年紀大老了,都沒有,做什麼都可以活動。

91歲的劉興文,從去年開始被發現失智症,太太就決定帶他出門參加活動,希望能讓心情和病情都好轉,他在家裡就是睡覺沒事做,所以有這個機會我們也很開心,就來參加了,多少應該有幫助,雖然唱得不好,但是有機會這樣,玩一玩也不錯,從動腦的桌遊,到活動筋骨的跳舞課通通有,不光是請老師帶課程,同時也要讓社區民眾認識失智症,我們在社區裡面,開辦一些講座一些課程,讓社區的住戶,了解什麼樣叫做失智,受過訓練的社區警衛,會特別留意失智長輩,假如出現疑似迷路狀況,就會及時通知家屬處理,同時社區的周邊店家,也會主動關懷長者,

湯泉社區在2017年就成為,全新北市的第一個失智友善社區,更是當時的示範社區,但沒想過的是里長媽媽,也在三年前確診失智症,看似美好的失智友善社區卻藏著隱憂,雖然失智友善社區,已經成立6年多卻始終無法讓,住戶完全接納失智症長輩,也因此當關懷據點,想申請使用社區內的場地,就被部分住戶給否決。

所謂失智據點,他不能只給單一社區的住戶,他還需要讓其他地方的長輩,參加這個課程讓他進來,但是社區有些住戶,他就會有這樣的疑慮說,這麼多外面的長輩來的時候,是不是會有一些危險發生,會比較不好,所以後來社區有些住戶,他們就會反對這件事情,他們的想像大概想說,老人家都是比較麻煩的,或者怎麼樣,其實我們都有跟他們講說,有志工在照顧,總之都有這種人,對於住戶的不諒解感到無奈,就算之後據點想轉往,社區外圍的一樓店面,也因昂貴租金而退卻,以新北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補助來看,雖然社會局有給予,業務費志工費和照護服務費,等各項業務補助,但場地費很抱歉得自己想辦法,我們現在用的場地就是跟,教會租的,還有跟音樂教室租的場地,當然將來假設有,沒有場地的時候,可能要那個時候再想辦法。

根據台灣失智協會推估,2023年12月底,全台失智人口有將近32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37%,代表每72人中就有1人失智,而且數字還會再攀升,到了2031年將來到46萬人,等於每100人中就有2人失智,面對失智浪潮來襲,失智症照護已經無法單靠家庭,而是得轉變為社區互助,我們可以把環境創造的,讓如果有一天我們失智了,我們會不擔心,因為我們知道別人是包容我們的,要讓全體國民,從不認識到了解失智,雖然不曉得還要花多久,但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或許就能離這些長輩,更靠近一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