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維邦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您有定期健康檢查嗎?依據111年十大死因統計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慢性疾病每年造成4100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74%,已成為全球及國人健康的重大威脅,並指出菸、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身體活動引發的「三高」,為慢性疾病的主要代謝性危險因子,會增加後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所謂的「三高」,就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國健署2018年運用臺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有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者,後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別為1.8、1.5及1.4倍。
國健署說明,「三高」中的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常務理事黃群耀醫師表示,低密度脂蛋白會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血液中,相反的,高密度脂蛋白則會將血液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是血管中的清道夫。
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為了避免暴露於急重症的風險下,鼓勵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更要積極控制。
根據國健署2018年至2022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 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4成,其中有高血脂的民眾自述曾經醫師診斷者卻僅有2成,由於高血脂初期的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民眾較難發現與控制。對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可透過健康檢查來了解血脂數值,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其中,建議的血脂正常值為:總膽固醇<200 mg/dl、三酸甘油脂<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以下為國健署提供的「控脂4招」:
1.定期健康檢查
除了各式公費健檢,國健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建議大家可定期健檢,及早發現異常、早期治療。
2.慢性疾病風險評估
國健署發展「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民眾可自行輸入血脂等健檢報告數據,計算並掌握自身罹患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及早改善健康數值、降低風險,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3.良好的生活習慣
規律有氧運動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養成飲食均衡好習慣。
4.戒菸改善血脂異常
菸品中的尼古丁,會使心率和血壓飆升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民眾戒除菸品、改善血脂異常。
注意心肌梗塞癥兆 爭取黃金時間
若民眾突出現左邊胸前部位感到疼痛或緊縮,喘不過氣、冒冷汗、呼吸困難,有頭重腳輕的感覺等疑似心肌梗塞癥狀,尤其是有三高或心血管病史的人更要注意,務必要撥打119及時就醫,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救治,爭取黃金時間、搶救生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