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 「5原因」代謝症候群找上門

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 「5原因」代謝症候群找上門 | 華視新聞

潘維邦 綜合報導  / 基隆市

您是外食族嗎?褲子又穿不下了?還是久坐少動的上班族呢?簡而言之,代謝症候群指的就是肥胖,它是數個症狀的總稱,雖然不是一種疾病,但患者卻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高危險群。依據國健署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至64歲民眾,相當於4人當中就有1人患有代謝症候群,且男性明顯高於女性。

由於該年齡層民眾正是打拚事業的年紀,因此長期處於忙碌、三餐不定時又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型態,雖然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症狀,但更容易輕忽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代謝症候群的5項危險因子,包括腰圍過粗、血壓偏高、飯前血糖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其中有3項或3項以上超標,即認定為代謝症候群。事實上,代謝症候群可以預防,也能治療逆轉!若不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糖尿病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

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鄭代理主任,提供3招防治代謝症候群:

第1招: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

選擇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三少一高」飲食原則,及養成每餐定時、定量的規律飲食習慣,另每天要進行30分鐘、每週達150分鐘的運動,維持健康體態的同時也加強自身的保護力。

第2招:每天量體重及腰圍

養成每天測量體重及腰圍的習慣,並維持健康體重及保持成年男性腰圍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

第3招:定期健檢監測血壓、血糖、血脂

善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3年提供1次,65歲以上則每年提供1次,定期了解自身的血壓、血糖、血脂值,可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相關問題,以能及早介入與控制。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