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維邦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往往等到多吃、多喝、多尿,或體重減輕的症狀出現,才驚覺罹患糖尿病,但已錯失早期改善甚至逆轉糖尿病的機會。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曾遇過一名14歲國中少女,被診斷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追問之下才得知,少女過量攝取精緻糖,讓媽媽相當自責,在診間邊哭邊喊,認為自己造成女兒得糖尿病,是不是害了她一輩子?
營養師高敏敏曾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自己在代謝營養科門診時,遇到一位媽媽帶著14歲的國中女兒前來看診,女兒被診斷有「第二型糖尿病」,必須服藥治療,且糖化血色素高達12、13%,但一般糖化血色素正常值約4.0~5.6%之間,數值明顯不合理,也讓媽媽邊哭邊自責地說「是不是我害了女兒一輩子?」
經高敏敏追問後,才得知這名媽媽會買3個車輪餅,作為女兒放學後的點心,等爸爸下班後,全家再一起外出吃晚餐;由於家長工作忙碌,因此少女的早餐也是在早餐店購買。後來媽媽致電給班導,表示要帶女兒去就醫,才得知女兒沒有學校在訂購營養午餐,而是買福利社的麵包吃,有時還會多買1個,等下午肚子餓再吃。
高敏敏聽完分析,少女患病的原因,在於長期攝取精緻糖含量非常高,但長時間下來,都沒有人注意到該問題。接著說明,根據衛福部規定,每天精緻糖的攝取量,僅能占總熱量10%,最低至5%。若以女生正常攝取1500大卡換算,精緻糖攝取只能占150大卡,換算下來約4到8顆方糖,只要一杯全糖手搖飲料就超量;就連平時看似健康的蔬果汁,一瓶就含有6顆方糖,因此孩子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超量攝取。
衛福部曾說明,攝取過多精緻糖,易造成肥胖且引發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因此限制健康食品添加精緻糖的上限。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依每人每天熱量攝取2000大卡計算,精緻糖熱量不可超過每日總熱量攝取的10%為限(即200大卡),換算糖量不可超過50公克。
國健署2018年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提到,每日飲食中,建議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並說明,添加糖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與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包括黑糖、蔗糖、糖霜、葡萄糖、砂糖、白糖、玉米糖漿、蜂蜜、楓糖漿等,但不包含人工甜味劑及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牛奶和水果中的糖。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